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18年, 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25
      

  • 全选
    |
  • 2018, 39(4): 251-2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耐药尤其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和广泛传播,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之势。然而,近50年来,鲜有抗结核新药上市,而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候选物屈指可数。显然,抗结核新药的研发已严重滞后。为实现对结核病的有效控制,研发新型尤其是具有全新作用机制、对耐药型尤其是耐多药和潜伏态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势在必行。本文将重点归纳近年来科学家所发现的具有潜在抗耐多药结核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构-效关系,为更合理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 2018, 39(4): 258-2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核病(TB)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可侵袭全身各个器官,以肺部为主。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线抗TB药物对TB的防控仍不可或缺。然而,一线抗TB药物需联合给药且疗程长,使得患者的依从性差。更为严峻的是,随着这类药物长时间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新型耐药MTB不断涌现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使得一线抗TB药物的临床疗效不断下降。为克服耐药性,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TB药物。靛红不仅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而且其中的某些化合物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在药物研发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某些靛红类化合物对药敏型和耐药型MTB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活性,极具进一步研究价值。本文将重点归纳近年来靛红类化合物在抗TB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构-效关系,以启迪药物化学家更合理地设计合成此类化合物。
  • 2018, 39(4): 272-2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至今日,结核病仍是最为常见、传染性最强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耐药结核的出现和广泛传播,使得结核病疫情的防治形势更是雪上加霜。为克服耐药性,研发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结核新药迫在眉睫。咪唑类化合物可发挥多种非共价键作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某些咪唑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结核活性,如迪拉马尼已被批准用于耐多药结核的治疗。因此,此类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本文总结了咪唑类化合物在抗结核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归纳了这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期为进一步合理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2018, 39(4): 286-2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2,3-三氮唑类化合物具有易于制备、稳定性良好和可形成多种非共价键作用等诸多优点,在抗肿瘤、抗炎、抗结核、抗利什曼原虫、抗病毒和抗微生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药物化学领域备受青睐。目前,已有多个1,2,3-三氮唑类化合物处于临床前或临床评价阶段,有望于不久的将来为人类健康服务。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1,2,3-三氮唑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为今后更合理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2018, 39(4): 299-3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两个或多个药效团引入到一个分子中的杂合体策略在新药的研发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已有多个杂合体处于临床评价阶段。香豆素和三氮唑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中。显然,将香豆素和三氮唑揉合到一个新的杂合体中,可能会进一步拓展生物活性谱、提高活性和降低毒性。近年来,科学家设计合成了众多香豆素-三氮唑杂合体,并筛选了其生物活性,发现了若干苗头化合物。本文将着重介绍香豆素-三氮唑杂合体及其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构-效关系,为科学家更合理的设计此类杂合体提供帮助。
  • 2018, 39(4): 308-3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扰素(IFN)和核苷/核苷酸类似物(NA)可选择性作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逆转录酶(RT)而干扰HBV DNA合成,仍是目前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基础药物。本文首先总结了HBV生命周期的关键过程,以期为设计合成新型抗慢性HBV感染药物提供新的作用靶点,然后归纳了近年来包括NAs、进入抑制剂、转录抑制剂、病毒核糖核酸酶H抑制剂(核糖核酸酶H)、病毒衣壳组装调节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抑制剂、RNA干扰(RNAi)基因沉默、反义寡核苷酸(ASO)和天然产物在内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及依赖于宿主因子和免疫调节而发挥抗病毒活性的宿主靶向药物(HTA)、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及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等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国内同行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指导。
  • 2018, 39(4): 320-3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疟疾仍是致死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每年有几十万人因此丧命。随着耐药疟原虫的出现和广泛传播,一线抗疟疾药物的疗效不断下降,亟需开发新型抗疟疾药物。香豆素具有潜在的体外抗疟原虫和体内抗疟疾活性,且基于香豆素骨架的药物已在临床上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故香豆素在药物研发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是潜在的抗疟疾药物结构骨架。本文将重点归纳近年来香豆素衍生物在体外抗疟原虫和体内抗疟疾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构-效关系,为更合理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 2018, 39(4): 327-3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干细胞移植者、肿瘤化疗者、器官移植者和HIV感染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普遍存在着疗效较差或抗菌谱窄或毒副作用较高等缺点,而耐药性的出现,无疑使真菌的防控形势雪上加霜。因此,亟需研发新型抗真菌药。香豆素可修饰位点较多,且具有包括抗真菌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某些产品已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因此,香豆素可作为抗真菌药的潜在结构骨架进行深入研究。将香豆素与其它药效团杂合可能会获得抗菌谱更广、活性更高、毒副作用更低的候选物,这也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持续关注。本文归纳了近年来香豆素杂合体在抗真菌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此类杂合体的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2018, 39(4): 336-3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革兰阴性菌是院内极为常见的致病菌,给各国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随着新型耐药革兰阴性菌的不断涌现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使得耐药革兰阴性菌已成为临床医师所必需经常面对的棘手问题。喹诺酮尤其是氟喹诺酮已成为仅次于头孢菌素的第二大类抗感染化疗药物,广泛用于临床。然而,与其它抗生素一样,革兰阴性菌已对其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为克服耐药性,药物化学家近年来设计合成并评价了数以十万计的喹诺酮衍生物,并从中得到了若干有苗头的化合物。本文重点介绍了喹诺酮衍生物在抗革兰阴性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这类化合物在该领域的构-效关系,以启迪科学家更合理的设计此类化合物。
  • 2018, 39(4): 343-3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对细菌的复制阶段进行干扰对抑制细菌的繁殖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是细菌复制所需的2个酶,是良好的抗菌药作用靶点,如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作用靶点就是DNA促旋酶(革兰阴性菌)和拓扑异构酶IV(革兰阳性菌)。然而,由于长时间、广泛的使用,细菌通过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作用位点的突变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已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尽管如此,由于与作用靶酶结合位点的差异,耐喹诺酮类的致病菌对其它非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依然敏感,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概述了近5年来细菌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非喹诺酮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启迪科学家更合理的设计此类化合物。
  • 2018, 39(4): 348-3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土霉素原位凝胶,评价其体外释放度及抗菌效果,可为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提供新选择。方法    测定不同浓度泊洛沙姆溶液的初始胶凝化温度和黏度,优化得到适宜浓度的泊洛沙姆和壳聚糖溶液作为原位凝胶基质,制备载土霉素原位凝胶。建立用于土霉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土霉素原位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以林可霉素凝胶作为阳性对照,考察土霉素原位凝胶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    20%(w/v)泊洛沙姆初始胶凝化温度为37℃,胶凝时间7min,黏度为0.097Pa·S,适于局部应用。土霉素原位凝胶具有缓释作用,10h累计释药率可达70%。土霉素原位凝胶抑菌圈为3.3cm±0.1cm。抑菌效果明显。结论    土霉素原位凝胶具有局部停留时间长、可持续发挥药效、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2018, 39(4): 353-3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体的构成情况及支原体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2月某医院就诊的711例女性生殖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炎(BV)、真菌、滴虫、淋球菌、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检测,并对支原体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11例受检者中感染者有233例(32.8%),感染病原体以支原体、真菌和BV占前三位,分别为33.9%、24.0%、21.0%;以沙眼衣原体和淋球菌的感染最低,仅为1.3%、0.4%。检出的支原体对交沙霉素100.0%敏感,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耐药率<5.0%,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45.0%。结论    该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以支原体、真菌和BV最为常见。支原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要根据不同病原感染的特点,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不断加强女性卫生健康教育,重视生殖道感染的预防。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