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虚拟专题更多
2025年, 4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9-25
  
  • 全选
    |
  • 姚慧媛, Maryam Nawaz, 马天玥, 郑珩
    2025, 46(5): 2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抗生素的有效性受到挑战。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 AMP)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物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它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结构多样,耐药性出现较慢等特点,并能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然而,抗菌肽也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如毒副作用较大、稳定性差以及合成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仍需要设计和研发新型抗菌肽,以期能克服其缺点,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发展,为抗菌肽发现提供了大量潜在资源,也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抗菌肽设计相关的研究。在本综述中,我们重点关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在抗菌肽设计领域的应用,讨论了与抗菌肽设计相关的来源、结构、抗菌机制、数据库和预测工具等,以期促进抗菌肽的研究和开发,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性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 刘鑫荣
    2025, 46(5): 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注射用头孢吡肟/恩美他唑巴坦(Cefepime and enmetazobactam for injection)是第4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抑制剂的静脉注射用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由Allecra公司研发,用于治疗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2024年2月,头孢吡肟/恩美他唑巴坦在美国首次获批新药上市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 NDA),用于治疗18岁及以上的复杂尿路感染(Complicated urinary tract tnfections, cUTI)患者,包括由敏感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患者。2024年3月,头孢吡肟/恩美他唑巴坦在欧盟获批上市授权。本文综述创新药注射药物头孢吡肟/恩美他唑巴坦的研究和开发取得的重大进展。


  • 余冰欣, 马天玥, 陈海龙, 郑珩
    2025, 46(5): 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法夫酵母为试验菌株,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工艺放大与优化,提高菌种虾青素产量。方法 对发酵培养基中的起始碳源成分进行优化,同时研究了发酵过程中补加不同氮源、不同消泡剂、淀粉酶和柠檬酸钠对虾青素产量的影响。结果 初始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10%的淀粉,菌体发酵温度20 ℃,通气量为6 L/min,溶氧与转速级联,控制溶氧在6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24 h添加2‰的淀粉酶。发酵过程中控制前期pH为5.8,后期pH为5.0,流加碳源,控制发酵罐内还原糖浓度,流加有机氮源、有机硅类消泡剂和柠檬酸钠,控制发酵罐内柠檬酸钠的终浓度为5 g/L时,虾青素产量最高可以达到546.17±17.16 mg/L,对于优化前的产量,提高了291.30±12.30%。结论 虾青素发酵产量受发酵条件影响较大,本研究选用缓慢利用碳源淀粉,通过补料控制,添加发酵促进剂柠檬酸钠,促进其产量的大幅度提升,为其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 曾业文, 李航, 梁十, 王瑞珍, 林子航, 关业枝
    2025, 46(5): 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文研究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溶血性、刺激性和过敏性,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肉眼观察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体外溶血试验;经兔右耳耳缘静脉注射浓度为100 mg/mL受试物或市售对照品进行血管刺激性试验;采用SD大鼠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PCA),致敏浓度分别为150 mg/mL和300 mg/mL;采用豚鼠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ctive systemic anaphylaxis, ASA),致敏浓度分别为1.6 mg/mL和3.2 mg/mL,于末次致敏后第14 d和21 d分别取半数动物快速静脉注射致敏剂量的2倍进行激发。结果 受试物与市售对照品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均未见体外溶血和红细胞凝聚,对血管无刺激性。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结论 受试物与市售对照品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局部毒性反应结果具有一致性,未见体外溶血和红细胞凝聚,对血管无刺激性,未见过敏反应,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依据。

  • 林小芳, 丁明丽, 胡涛, 罗锋, 邹淑慧, 张丽琴, 黄绍通
    2025, 46(5): 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监测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赣州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赣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2023年临床分离菌株(非重复),采用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当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判断药敏。结果 2020年—2023年该院共收集临床分离菌26 76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8.99%(18 465株),革兰阳性菌27.71%(7 418株),真菌3.30%(883株)。临床分离菌前五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0.0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P<0.05)。未发现肠球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2022年和2023年分别分离出2株和6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除了利奈唑胺和高浓度庆大霉素,屎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粪肠球菌更高。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链球菌属中,2022年分离出4株青霉素G耐药株;2023年,分离出2株左氧氟沙星、1株莫西沙星和1株氧氟沙星耐药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率6.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8.9%。未发现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较低,对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逐年呈下降趋势(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逐年呈上升趋势(P<0.05)。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为69.13%。未发现耐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的流感嗜血杆菌。结论 临床分离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常见的分离菌耐药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上升明显,医院各部门应共同协作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共同遏制微生物耐药。


  • 龙小平
    2025, 46(5): 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本地区烧伤科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分离菌分布及常见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21年—2023年烧伤科送检的创面分泌物分离菌分布,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时间飞行质谱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全自动细菌药敏系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2021年—2023年共送检创面分泌物培养标本2 817份,656份标本培养无细菌真菌生长,其余2 161份标本分离到菌株2 444株。分离的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1 010株,革兰阴性杆菌960株,革兰阳性杆菌152株,真菌322株。构成前3位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02%)、大肠埃希菌(9.66%)和铜绿假单胞菌(8.8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8.9%,对青霉素G高度耐药(耐药率为91.8%),对红霉素耐药率为61.6%,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为59.7%,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的菌株。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67.6%,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为62.8%~65.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为7.6%,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小于20%。结论 烧伤科创面分泌物培养分离菌株种类多,分离的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科室应重视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病原学支撑。


  • 郑远明, 姜冉冉, 周杰
    2025, 46(5): 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统计大连市友谊医院最近七年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菌株来源、临床分布以及对11种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2017年1月—2024年6月铜绿假单胞菌1 548株,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用Spss 26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1 54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主要来源于痰液1 062株(68.60%)。这些菌株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614株,39.66%)。患者以老年男性(70.56%)为主,75岁以上占69.01%。耐药率最高的是左氧氟沙星(31.65%)和美罗培南(31.42%),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吡肟(14.94%)和阿米卡星(12.50%);耐碳青霉烯类菌株(456株,29.46%)和耐喹诺酮类菌株(654株,42.25%)的耐药率比总菌组的耐药率高一倍。结论 大连市友谊医院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夏季感染多;对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对于多重耐药菌,建议临床联合用药治疗;明确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临床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 张忠员, 杨自玉, 杨春银, 秦志聪, 师晶晶, 段世儒, 丁华香, 唐云芳
    2025, 46(5): 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非特异性指标、病原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4年9月云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S)44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LOS)46例,分别记为EOS组和LOS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非特异性指标、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预后。结果 EOS组出生1 min Apgar评分、出生5 min Apgar评分和出生10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LOS组,窒息比例高于LOS组(P<0.05);EOS组呼吸困难、呻吟、青紫、心动过速或过缓、吐沫及出血比例高于LOS组,而咳嗽、腹胀或腹泻比例低于LOS组(P<0.05);EOS组C反应蛋白(CRP)>10 mg/L比例、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E%)高于LOS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LOS组
    (P<0.05);两组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都为革兰阳性菌,其中EOS组为无乳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LOS组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本次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苯唑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高,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罗培南等均敏感;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硫脒和头孢他啶;经规范治疗后,治愈75例(83.33%),好转15例(16.67%),两组治愈率和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EOS及LOS患儿在临床特征、非特异性指标、病原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选择方面有一定差异,早期识别临床分型并且根据病原菌和耐药性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 康宜晖, 梁伊妍, 张帅
    2025, 46(5): 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12例(412只眼)确诊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视力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以外伤性眼内炎为主(283例),其次为内眼术后眼内炎(126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5~45岁男性群体。外伤性眼内炎主要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内眼术后眼内炎致病菌以链球菌属为主。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初始视力、就诊时间、有无视网膜脱离和有无外伤对视力改善有影响。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炎症指标、初始视力、就诊时间、网脱和外伤是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

  • 刘永凤, 金晶
    2025, 46(5): 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本院孕妇孕晚期B群链球菌(GBS)筛查及相应抗生素耐药情况,调查包头地区围生期孕妇GBS感染的流行情况,并分析GBS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22年1月—202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7 873例孕晚期妇女的阴道分泌物和肛周拭子样本,使用运送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GBS阳性的标本进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共筛查出442例孕妇GBS感染病例, 本地孕晚期妇女GBS感染率约为5.61%。对年龄分层分析发现,31~35岁孕妇GBS筛查的阳性率最高,相较其他年龄段孕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GBS阳性孕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最高,同为100%;对其他药物左氧氟沙星(28.5%)、红霉素(7.6%)和克林霉素(6.1%)敏感度较低。结论 包头地区孕妇GBS感染率较全国地区偏低,感染年龄也有明显区分,所以统计感染病例的产前预防抗生素药敏分析,对指导当地GBS感染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