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18年, 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1-25
      

  • 全选
    |
  • 2018, 39(6): 461-4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主要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法(HAART),它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最好的希望,因为它阻断了HIV病毒的复制过程,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延长生存。但随着HAART的广泛应用,诸如不良反应和耐药毒株等问题也相继出现,因此人们致力于其他抗HIV药物的研究。以跨膜蛋白gp41为相关靶点的HIV-1融合抑制剂是近年来抗HIV-1药物的研究热点。本文对HIV-1进入抑制剂中HIV融合抑制剂,gp41的结构及融膜机制等进行了介绍,并以gp41为作用靶点的抗HIV-1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2018, 39(6): 472-4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不能有效清除病毒cccDNA,难以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本文结合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周期,探讨了靶向乙型肝炎病毒胞内受体、病毒DNA聚合酶、核衣壳装配、表面抗原分泌以及病毒cccDNA的前导药物的最新研发进展,以期获得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 2018, 39(6): 479-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药物运输机制的深入了解与结核病的有效治疗密切相关。结核病治疗的主要问题在于抗结核药物是如何进行人体吸收并穿透结核菌膜的,这将直接系统地影响着这些药物的工作浓度。首先,位于肠道、肝脏和肾脏的转运蛋白都决定了抗结核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在同时使用抗细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抗糖尿病药物的环境中,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很高。其次,人类的转运蛋白外排转运蛋白限制抗结核药物向脑和脑脊液中渗透,这将无法有效发挥抗结核性脑膜炎作用。最后,位于巨噬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细胞膜上的外排转运蛋白在表型耐受和耐药的出现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回顾了外排转运蛋白在结核病药物处置中的作用,并从全新的整体视角评价了外排泵作为抗结核药靶的应用前景。
  • 2018, 39(6): 488-4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但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使已有抗生素逐渐失效。因此研究新的抗菌策略,寻求新型抗菌药物迫在眉睫。目前主要的抗菌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抗菌”,另一种是“间接抗菌”。本文重点关注“间接抗菌策略”,即挖掘能增加已有抗生素抗菌能力的化合物,称之为抗菌增敏剂。抗菌增敏剂本身不具有抗菌活性,但它能通过逆转细菌的耐药机制、抑制抗生素灭活酶的活性、增强宿主的防御机制等手段来恢复或增强已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本文综述了抗菌增敏剂逆转细菌耐药的作用机理以及结核分枝杆菌抗菌増敏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提供思路。
  • 2018, 39(6): 494-5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杆菌科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和食源性疾病爆发的重要病原菌。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使用,近年有关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受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
  • 2018, 39(6): 501-5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植物、动物和食物等自然界中,在医院环境中也普遍存在,近年来临床分离率不断增加,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机会性致病菌之一。它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主要机制与抗生素灭活酶、存在多药外排泵、smqnr基因以及整合子、生物膜形成等相关,导致其感染的治疗十分困难,本文就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2018, 39(6): 507-5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近年来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的发展有所增加,抗菌素耐药性和缺乏广谱病毒靶向药物仍然是很严重的问题,迫切需要其他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替代方法。宿主导向疗法(Host-directed therapy,HDT)在抗感染领域是一种新兴的疗法。HDT背后的策略是干扰病原体复制或持留所需的宿主细胞因子,以增强对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加剧,并平衡病理部位的免疫反应。尽管包括干扰素在内的HDTs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但旨在对持续性病毒感染进行功能性治疗和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的新策略似乎更为至关重要。在慢性细菌性感染(如肺结核)中,HDT策略旨在通过干扰可溶性因素(如类花生酸类和细胞因子类)或细胞因子(如协同刺激分子)来增强吞噬细胞的抗菌活性和抑制炎症。本文综述了目前在病毒和细菌感染,包括败血症的HDTs发展方面的进展,以及将这些新方法引入临床的挑战。
  • 2018, 39(6): 522-5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随着技术的成熟,细菌生物发光成像已成为用于感染性疾病研究的有力工具。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国内外细菌生物发光成像实验性研究相关文献,旨在为细菌感染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细菌生物发光相关文献。用EndNote X7对文献发表时间、国家或地区、机构、期刊载文量、生物发光细菌种类、实验类别及用途、实验动物种类、细菌体内感染部位和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BBF)相关研究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374篇文献,其中英文359篇,中文15篇。第1篇报道在1995年,随后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目前超过20个国家或地区有报道,美国发文量148篇,居首位;生物发光细菌使用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活体动物体内发光实验的文献有348篇,主要用于感染和成像条件摸索研究以及感染程度和观察治疗的评价;BBF感染也是细菌生物发光技术应用较多的方面。结论    细菌生物发光成像已逐步应用于细菌抗感染领域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 2018, 39(6): 527-5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尿培养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经验性治疗尿路感染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 方法    对2015年7月—2017年4月期间的尿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离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纸片扩散法及ATB手工药敏条进行鉴定或药敏试验,按照2016年版CLSI的标准进行药敏结果判读。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6统计软件完成。结果    共收集6672例尿培养结果,分离出非重复菌株119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81株(73.5%),革兰阳性菌207株(17.3%),真菌111株(9.2%)。分离率排列前5位的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呋喃妥因耐药率在30.0%以内。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及氨苄西林高度耐药,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及氨苄西林耐药率仅为2.3%。结论    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导,经验性用药可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及呋喃妥因。但因不同种类细菌耐药率存在较大差异,且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也占一定比例,故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做清洁中段尿培养显得很重要。
  • 2018, 39(6): 531-5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某医院住院患者泌尿系统念珠菌感染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尿液培养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3663份尿液标本共培养出念珠菌175株,感染菌种以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位居第一、二位,分别占41.7%、20.6%。药敏显示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 100.0%敏感,对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7.4%、34.3%、38.8%、59.4%。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较低,非白色念珠菌耐药率比较高。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者泌尿系统念珠菌感染以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临床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测,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真菌药物。
  • 2018, 39(6): 535-5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近3年大连市友谊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三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1173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MIC法和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利用WHONET 5.6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的1173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882株,75.19%),其次为尿液(141株,12.02%);分布最广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12.63%)和老年病区(12.33%)。三年平均耐药率最高是美罗培南(39.5%),最低阿米卡星(22.7%);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 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三年均有下降,其中除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外其他几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下降的相关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细菌感染中重要的致病菌且易产生多重耐药性,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的发生。
  • 2018, 39(6): 540-5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三级医院呼吸内科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临床分离菌采用MIC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按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2017年版标准判断。结果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集呼吸内科临床分离菌共14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2.3%,革兰阴性菌占77.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为29.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分别为52.6%和33.1%。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高达81.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7%和14.0%,鲍曼不动杆菌对两者的耐药率均是73.0%。结论    呼吸内科细菌耐药性严重,尤其是多重耐药菌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 2018, 39(6): 544-5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某基层医院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1例老年患者送检的下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70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74.6%,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较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占1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真菌占11.5%,以白色念珠菌多见。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较为严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24.7%、42.3%。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00.0%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33.9%、55.6%。结论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对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不同病原菌的耐药率相差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 2018, 39(6): 549-5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HIV感染合并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8例HIV感染合并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62例非HIV感染同类患者相关指标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男16例,女2例,年龄(46.0±11.6)岁,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HIV感染组与非HIV感染组比较: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率、乙肝病毒DNA定量、并发症发生率、肌酐值无统计学意义;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治疗无效率(100%)高于后者(41.9%),P<0.001。结论    HIV感染合并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差,应提高HIV合并HBV感染者的筛查,尽早干预以降低此类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2018, 39(6): 552-5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BG)对深部真菌感染(DFI)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血清BG检测标本513例,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及相应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清中BG的含量,结合患者同期血液、痰、中段尿、便及其他体液等的真菌培养,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3例标本中,血清BG阳性247例,阳性率为48%,其中真菌培养阳性142例,占血清BG检测阳性的57%。结论    血清BG的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简单快捷,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对临床用药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2018, 39(6): 556-5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甲硝唑阴道凝胶筛选合理的抑菌剂添加量,并对其抑菌效力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抑菌效力检查法,检测甲硝唑阴道凝胶不同羟苯甲酯和羟苯丙酯配方的抑菌效力,筛选适合的抑菌剂添加剂量。结果    羟苯甲酯0.08%和羟苯丙酯0.02%的组合添加量可使甲硝唑阴道凝胶抑菌效力达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子宫制剂的相应要求。结论    羟苯甲酯0.08%和羟苯丙酯0.02%的组合可作为甲硝唑阴道凝胶的抑菌剂。
  • 2018, 39(6): 562-5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硒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多种生理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表明,人体缺硒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有机硒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科学家对有机硒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重点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启迪科学家寻找活性更高的有机硒类化合物。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