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19年, 4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7-25
      

  • 全选
    |
  • 汤雨晴,叶倩,郑维义
    2019, 40(4): 295-3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开始,抗生素已经彻底改变了医学领域。基于青霉素的成功,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发现各类有效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它们每年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甚至被用于传染病的预防。然而,日益突出的耐药性使我们陷入了困境,许多抗生素甚至对最简单的感染都不再有效,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上述抗生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细菌耐药性,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 孙文霞 编译,刘源 审校
    2019, 40(4): 302-3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虽然广谱抗生素在细菌感染治疗中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其应用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如产生并传播多重耐药性以及危害宿主微生物群。如果致病菌已知,采用窄谱抗菌药物治疗可能会缓解以上问题。本文对窄谱抗菌药物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着重讨论了合理使用窄谱抗菌药物的诊断学方法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几种目前正在研究的针对最主要的几种临床致病菌如艰难梭菌、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几种ESKAPE病原体的窄谱抗菌药物。
  • 武艳霜, 陆 悦, 朱作斌, 陈 莹, 李 颖
    2019, 40(4): 309-3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感染病症之一,但目前缺乏高效低毒且不易耐药的抗真菌药物,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迫在眉睫。植物内生真菌因其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次级代谢产物,且具有快速繁殖的优点,已经成为发掘活性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目前已从多种植物内生真菌中发现了大量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天然产物。本文选取6种药用植物,对其内生真菌中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抗真菌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
  • 武英,周洪彬,李文赟,吴虹丽,吴小林
    2019, 40(4): 316-3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分泌丰富的毒力分子用来阻断人体免疫反应,从而造成严重感染。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抗生素的耐药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机制和毒性分子(杀白细胞素)的分子结构,介绍了一种能够阻断其毒性分子的小分子蛋白(centyrins),这种小分子蛋白已成为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新治疗策略。
  • 李远远,王鋆坦,李彩霞,徐钟
    2019, 40(4): 323-3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随着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日趋严重,以及疑难病症的个性化治疗需求增多,利用活体微生物药物进行疾病治疗越来越被关注。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手段,将具有疾病治疗作用的效应物分子的合成基因导入微生物中,创造具有靶向治疗效果的活体微生物药物这是前沿性研究领域。本文阐述以病毒为治疗载体的活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包括用于疾病治疗的病毒的种类和所携带效应物的表达调控,为抗生素类小分子药物替代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 窦乐功
    2019, 40(4): 329-3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替诺福韦是一种新型的核苷类似物,此文章介绍替诺福韦的药学特性、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新进展。替诺福韦被认为有很强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慢性乙肝初治治疗及耐药挽救治疗、肝硬化、母婴传播阻断治疗等,而且耐药率低,安全性好。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线药物之一。
  • 郝芮,黄永坤,谭力,鲁萍,段晶
    2019, 40(4): 335-3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出的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状况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且送检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阳性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病原菌的构成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295例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培养的患儿中68例分离到单纯的致病菌,阳性率为23%,分离出的病原菌在前三位的是肺炎链球菌(12.2%)、流感嗜血杆菌(3.7%)、金黄色葡萄球菌(2.4%);药敏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7.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5.7%,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达66.7%。结论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对准确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有重要参考作用。
  • 杜娟,张灿梅,蒙健伟
    2019, 40(4): 339-3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 方法    收集236株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采用触酶试验、奥普托欣试验及Vitek 2细菌鉴定仪作细菌鉴定,ATB STREP 5药敏条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作分析。结果    肺炎链球菌主要分布于呼吸科及小儿科,痰液为主要标本来源,老年及儿童为易感患者。该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红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及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6%、7.7%、4.3%、2.1%、71.4%、92.3%、92.7%、0%、4.3%、1.3%及83.3%。 结论    青霉素仍为治疗肺炎链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应避免选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等药物。
  • 韦新艳,李泰阶,郭世辉,李萌,梁宏洁
    2019, 40(4): 342-3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2016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门急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其细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165株,99.66%菌株分离自住院患者,65.84%菌株分离自痰标本。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5.60%和83.08%。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3.00%和82.40%。ICU科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儿科和内科,外科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低。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高,血液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低。结论  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分离自不同年龄段、科室和标本类型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院应继续开展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用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株在医院中的流行。
  • 赵德军,田兴华
    2019, 40(4): 346-3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某医院2017年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及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2017年MDRO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96株病原菌中MDRO检出率为5.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占前3位,分别为33.0%、30.6%、25.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MDRO感染标本中以痰液和分泌物最为多见,分别占52.3%、34.1%;感染病区主要分布在ICU、神经外科和普通外科,构成比分别为30.7%、18.2%、12.5%。MDRO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MRSA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100.0%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80.0%。结论    该医院MDRO感染以MDR-AB、MRSA、MDR-PA多见,MDRO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ICU、神经外科和普通外科患者是MDRO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强MDRO感染的监控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避免MDRO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刘颖,李希,唐炯
    2019, 40(4): 350-3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病人病灶部位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我院普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集2017年我院313例阑尾炎及胆囊炎患者的病变阑尾或胆囊分泌物标本,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3例阑尾炎及胆囊炎患者炎性分泌物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83例,共培养出206株病原菌,其中204株为细菌,2株为真菌(白色念珠菌)。204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20%,包含了22种细菌,排列前3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66.67%(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占31.62%)、肺炎克雷伯菌4.41%、铜绿假单胞菌4.41%。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普遍下降,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含酶复方β-内酰胺类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普外科手术病人病灶部位分泌物培养出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普遍下降,尤其是产ESBL 酶大肠埃希菌的比例大,甚至出现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细菌耐药现象严重。
  • 刘青华,王成英,宋宇,杜静,付宝庆
    2019, 40(4): 355-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大庆油田总医院胆汁培养细菌菌株构成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4月~2018年3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胆道感染患者分离的735株细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735株细菌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552株(75.1%),革兰阳性菌183株(24.9%),其中大肠埃希菌(235株,32.0%)、肺炎克雷伯菌(111株,15.1 %)和屎肠球菌(72株,9.8 %)分列前三位。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敏感;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噁唑烷酮类、链阳菌素类药物敏感。大肠埃希菌ESBLs的携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携带率逐年上升;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开始出现,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结论    胆道感染细菌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情况均在不断演变中,临床医生应做胆汁培养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安坤,欧孔茂,杨育等,金红,郑志强
    2019, 40(4): 359-3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某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7年各项指标效果,并与发达地区同级医院比较。方法    通过医院HIS系统摘录2012至2018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数据,以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7年的数据,检索同级医院相关文献。结果    2018年度抗菌药物39种,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33%、22.09%和44.66%,使用强度26.55DDDs,I类切口预防使用比例11.93%,疗程、时机及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23.89%、97.25%及91.15%,使用抗菌药物、限制性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43.42%、71.55%及93.94%,仅为文献报道监测指标平均值的25.01%、91.22%、105.14%、75.47%、36.18%、28.53%、99.87%、94.13%、70.18%、111.06%、102.04%。结论    通过7年专项整治成效较为显著,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仍需持续性强化监管,促进该类药物更进一步的“有效、安全、经济”的应用及管理。
  • 闫亚芳,林赋桂,景双艳,魏莲花
    2019, 40(4): 364-3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口服甲硝唑联合乳酸菌制剂阴道给药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并进一步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扩大检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 RevMe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23篇,患者2323例。甲硝唑与乳酸菌制剂联用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用甲硝[p[0.001, RR=1.22,95% CI(1.18,1.26)],治愈率高[p[0.001,RR=1.42,95% CI(1.31,1.54)],复发率低[p[0.001,RR=0.20,95% CI(0.13,0.3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01,RR=0.42,95% CI(0.24,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a分析结果表明甲硝唑与乳酸菌制剂联用治疗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疗效优于单用甲硝唑,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唐炯,刘颖
    2019, 40(4): 371-3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致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全面收集国内、外于1995年—2018年发表的左氧氟沙星导致血糖异常不良反应报道,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56篇,报道左氧氟沙星引起血糖异常共计589例,通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或测定血糖值可确诊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其中男性发生血糖异常的比例多于女性,年龄>60岁的患者281例;所有病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高于高血糖,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血糖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低血糖例数为256,高血糖例数为101。血糖异常的发生多在给药的0~10d之内,尤其是在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患者,发生率较高。停药对症治疗后血糖异常多数在7d内缓解。结论    临床上使用左氧氟沙星可致血糖异常的发生,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密切观察用药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上使用左氧氟沙星,一旦出现血糖异常,应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对症处理并改用其他药物抗感染治疗。
  • 常凯,江忠勇,曲远青,向礼恩,熊怡淞,王艳艳,邓菊慧,熊杰
    2019, 40(4): 375-3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体外实验表现出协同抑菌的功效,因而筛选出有效地抑菌浓度和抑菌谱对于开发新型体表抑菌药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合棋盘法初步筛选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化脓性链球菌等8种临床常见标准菌株的有效联合抑菌浓度。结果表明黄芪提取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在体外对8种临床常见菌株均表现出协同和相加抑菌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变形杆菌FIC指数为0.25,其余5种菌株的FIC指数均为0.5。并且成功筛选出0.125+160μg/mL(黄芪提取液+左氧氟沙星)为有效抑菌浓度且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具有作为表皮抗感染药物开发基础,但对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欠佳。
  • 姚永青,郜继东,刘英
    2019, 40(4): 380-3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考察菌种、菌种传代培养基及抗生素检定培养基对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的影响,确定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的系统适用性条件。方法    选择美国菌种保藏中心标准菌株ATCC6633和中检院标准菌株CMCC(B)63501,分别用A、B企业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传代培养制得四种菌悬液,选择卷曲霉素标准品配制测定溶液,分别采用上述菌悬液和五种不同品牌检定培养基进行抗生素微生物检定管碟法试验,考察不同来源菌种、不同品牌传代培养基及不同品牌检定培养基对实验的影响。结果    采用相同品牌传代培养基和相同品牌检定培养基进行试验,I号标准菌株生长相对较好;采用相同来源标准菌株和相同品牌检定培养基进行试验,A企业的传代培养基制备的菌悬液菌层生长较好;采用相同来源标准菌株、相同品牌传代培养基和不同品牌检定培养基进行试验,并对检定培养基进行综合评分,结果B企业的检定培养基质量较差,C企业的检定培养基质量较好。结论 标准菌株、菌种传代培养基及抗生素检定培养基的来源对效价测定均有影响,而菌种在法定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因此在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中应选择最适传代培养基与检定培养基作为效价测定的系统适用性条件;目前国内培养基质量参差不齐,应对培养基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 金晶,张立佳,席薇,郑雨捷,孙慎侠
    2019, 40(4): 386-3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磷霉素联用对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抑菌圈直径,试管有限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NAC和磷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棋盘法观察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    每片0.5mgNAC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在7.96mm~12.7mm之间,NAC对供试菌的MIC为2.5mg/mL~5.0mg/mL,表明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每片50μg磷霉素钠的抑菌圈直径在12.77mm~48.32mm,磷霉素对供试菌的MIC为0.001mg/mL~0.5 mg/mL,结果表明磷霉素对不同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抑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K-B法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提示两种药物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累加作用。棋盘稀释法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对供试菌的FIC指数均<0.5,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    NAC与磷霉素对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NAC与磷霉素联合使用存在协同或累加作用,临床上使用磷霉素一定要根据药敏试验指导性地用药。
  • 吴扬,文静,王鑫,沈祝飞
    2019, 40(4): 390-3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为抗生素生产厂家无菌检查选择更具专属性的β-内酰胺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抗生素种类,通过分解药敏纸片实验进行研究,分析β-内酰胺酶II和β-内酰胺酶IV的抗生素作用谱。结果    β-内酰胺酶II能够分解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IV除了能够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还能有效分解培南类抗生素。结论    β-内酰胺酶IV比β-内酰胺酶II的抗生素作用谱更广泛,并且对舒巴坦这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较好的抗性。

  • 王玉
    2019, 40(4): 392-3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药品质量的优劣对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和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减少医疗纠纷,为其治疗步骤负责,建立药品质量控制体系具有绝对意义。药库药品管理属于医院质量控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保障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是药品控制管理最直接的目的。在药品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采购环节、保管环节、供给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按照我国法规中的要求进行日常医疗服务。此外,定期对药品储备符合性进行评估,并在评估过程中生成分析报告和持续改进记录,对医院的日常管理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针对目前医院药库药品的质量控制进行深层次的研讨。其主要包括的方面则为药库药品的采购和质量监管,以及药库系统的安全管理、药品摆放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分析。从而保证药品使用过程上不会存在纰漏,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最后,本文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进行药品管理的说明。
  • 朱明新,李志强,任长洪
    2019, 40(4): 396-4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利用连续离子交换技术高效纯化发酵液中的莽草酸。方法    采用连续离子交换技术对莽草酸预处理液进行阴离子交换树脂预纯化。充分利用预纯化过程中柱流出液的pH和电导率变化与流出液组分变化之间的高度对应关系,对预纯化过程实行精准自动控制。预纯化液再进行阴离子交换树脂精纯、浓缩、喷雾干燥可得到高纯度莽草酸成品。结果    采用预纯化工艺去除了预处理液中大量存在的强结合力杂质阴离子,进而大幅提高了精纯步骤的处理量,树脂总使用量减少了约80%,精纯洗脱液色谱纯度高达99%以上,洗脱收率提高了15%以上。结论    该工艺所得产品纯度高,不需要结晶操作,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