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19年, 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9-25
      

  • 全选
    |
  • 丛聪, 魏炳栋, 袁玉玉, 李晓宇, 王丽丽, 李纪彬, 徐永平
    2019, 40(5): 401-4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50年代(1950年-1959年),中国噬菌体的研究应用主要以痢疾噬菌体为主,我国第一批混合噬菌体液态成品制剂由大连生物制品所研发,并且在痢疾疾病的防控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限于该时期医疗条件及抗生素匮乏等问题的影响,国内部分学者将目光聚焦在噬菌体领域内。然而对于噬菌体的疗效评价一直处于褒贬不一的状态,甚至一度动摇了人们生产噬菌体制剂的信心。鉴于此,本文作者收集、归纳、整理了上世纪50年代期间国内相关噬菌体研究及应用等方面的文献,整合分析思索当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我国噬菌体的广泛应用追踪溯源,找出噬菌体发展历程中的理论基础。
  • 丛聪,袁玉玉,王丽丽,李晓宇,李淑英,徐永平
    2019, 40(5): 410-4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经食物传播的细菌性感染疾病处于增多的趋势,各国早已开始密切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噬菌体是细菌的天敌,在很早之前已被人们用来治疗各种细菌性疾病,近几十年来噬菌体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也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在即食食品领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来杀灭食源性致病菌。噬菌体本身具有的宿主特异性特点也说明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理想工具。但消费者心中依旧存在很多顾虑和排斥,噬菌体本身是否会对人体有害?噬菌体具有哪些潜在的风险?……为了消除大众对于噬菌体的误解,本文旨在探讨噬菌体自身安全性的问题,并对噬菌体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 袁玉玉,丛聪,王丽丽,李晓宇,李淑英,徐永平
    2019, 40(5): 420-4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耐药病原细菌的不断出现和传播给公共医疗造成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开发新的抗菌药物迫在眉睫。噬菌体裂解酶是噬菌体在感染细菌后期表达的一类细胞壁水解酶。噬菌体裂解酶来源于噬菌体,具有独特的进化选择优势,不仅能高效迅速杀灭多重耐药细菌,且不易引起细菌产生新的耐药性。本文对噬菌体裂解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重点综述了裂解酶作用机制与应用前景。
  • 袁玉玉,丛聪,渠坤丽,李晓宇,王丽丽,李淑英,徐永平
    2019, 40(5): 425-4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耐药性是目前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抗生素的滥用特别是在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的滥用。随着饲用抗生素的限制使用亟待寻求一种新的抗菌制剂以替代抗生素。噬菌体能特异性裂解细菌,且无毒无害、安全高效。可开发为一种生态友好的抗菌药。本文对噬菌体治疗畜禽细菌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及噬菌体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的应用效果和相关专利进行综述,并对噬菌体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噬菌体及其制剂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养殖业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任宏宇,李振,李晓宇,耿慧君,王丽丽,李淑英,徐永平
    2019, 40(5): 430-4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肠杆菌科病原菌是临床上分离量最高的细菌,常引起肠道、腹腔、泌尿道、生殖道和呼吸道等多种感染,临床治疗通常以抗生素为主。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在肠杆菌科产生了大量的耐药性菌株,对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地困扰。如今,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医疗卫生机构的关注与重视,相关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寻找并开发能够替代抗生素的治疗方式,其中,噬菌体作为一种天然抗菌生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我国临床上分离量最高的三种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噬菌体治疗进行总结,阐述噬菌体在控制主要肠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
  • 王通,李晓宇,王丽丽,李淑英,徐永平
    2019, 40(5): 436-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国内养殖产业发展迅速。由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畜禽肠道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过量使用抗生素使致病菌产生了耐药性,并引起了动物体内和动物制品中药物残留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噬菌体凭借其特异性高、不易造成抗性、生产成本较低等诸多优势,成为了一种潜在的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
  • 褚国煜,李晓宇,王丽丽,李淑英,徐永平
    2019, 40(5): 441-4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日渐成为人类生存的一大威胁。抗生素在人类和动植物中的过度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由单一的发展成多重的。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已经无法抑制多重耐药菌的生长繁殖。新型药物的开发需要的周期较长,投入成本高,因此噬菌体治疗再次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在美国已有一例通过静脉施用噬菌体联合抗生素治愈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成功案例,为噬菌体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 崔惠敬,耿慧君,王丽丽,李晓宇,李淑英,徐永平
    2019, 40(5): 445-4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产养殖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但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导致鱼类病害频发。抗生素及化学药物的应用正被日渐限制,这给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带来新的挑战。噬菌体是一种细菌依赖性病毒,是自然界中丰富度最高的一种生物类群。与抗生素相比,噬菌体具有来源广泛、自我复制繁殖能力强、特异性强、安全性高、无毒无害、与生态友好等优势。本论文就噬菌体在海水养殖中的研究概况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海水动物病害防治提供新思路。
  • 赵诗佳 编译,徐志 审校
    2019, 40(5): 451-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阴道毛滴虫主要通过非病毒性的性传播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妇科及产科疾病。对亚硝唑治疗的复发性和耐药性不断增加,这使得开发新的抗滴虫病的药物变得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几年里,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章,着重介绍了防治阴道毛滴虫的合成和天然产品研究。通过电子数据库收集了2006年到2017年6月的所有数据,从2006年到2017年,以了解合成产品的抗毛滴虫活性。本文结合合成和天然产物的研究,寻找一种有效的甲硝唑替代治疗滴虫病的方法。
  • 李觅 编译
    2019, 40(5): 460-4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诱导细菌凋亡,达到治疗细菌感染的目的。然而,近年来耐药菌肆虐全球,使得现有抗生素的疗效不断下降。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抗生素。1,2,3-三氮唑杂合体具有包括抗菌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极大关注。本文总结了20年来1,2,3-三氮唑杂合体在抗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构-效关系以期指导科学家更合理的设计此类化合物。
  • 赵诗佳 编译,徐志 审校
    2019, 40(5): 467-4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胡椒亭,也被称为胡椒碱,是一种来自阿育吠医学的名为荜拔(长胡椒)的药用植物的酰胺生物碱。尽管在50多年前被发现,但是它的药用性能却直到十年前才被发现。特别是胡椒亭广泛的被作为一种潜在的抗癌剂来研究。胡椒亭对广谱的人癌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对啮齿动物也具有抗肿瘤活性。胡椒亭也被发现是一种促凋亡,抗侵袭,抗血管增生的药物,并与现代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由于它在临床研究中的潜力,我们进行了几项研究获得胡椒亭的类似物,它们表现出更强的活性或更合适的药物类参数。在本综述中,讨论了哌隆胺类似物和以哌隆胺为基础的杂合物的合成,并对它们的抗癌特性和活性的分子基础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构效关系的一般结论,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叶娟,吴杰,王德龙,刘源振,徐春梅,薛承斌,孙宇辉
    2019, 40(5): 474-4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壮观链霉菌CCTCC M2017417 次级代谢产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胃腺癌细胞MCG803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比色法( MTT) 测定壮观链霉菌CCTCC M2017417 次级代谢产物乙酸乙酯部位、氯仿部位以及环己烷部位、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胃腺癌细胞MCG803增殖抑制作用;对活性最强的氯仿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化合物1;通过MS和NMR等波谱方法对化合物1结构进行鉴定;应用四甲基偶氮唑比色法( MTT) 测定测定化合物1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胃腺癌细胞MCG803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化合物1鉴定为曲张链菌素C (Streptovaricin C),其对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胃腺癌细胞MCG803 IC50分别为14μmol/L和0.001μmol/L。结论    壮观链霉菌CCTCC M2017417 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 杜娟,桑卫洪,马顺高,李薇,张灿清,张灿梅,蒙健伟,龙安雄
    2019, 40(5): 479-4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鉴别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至2018年确诊的单一菌株血流感染患者495例,并在采集血培养的同时对患者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按照病原菌种类分组,统计分析PCT水平与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的关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PCT检测对不同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338株(68.28 %)、革兰阳性菌129株(26.06%)及真菌28株(5.66 %)。三组病原菌血清PCT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的12.15(1.50~55.7) ng/mL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63(0.61~20.02) ng/mL和真菌的0.76(0.21~2.90) ng/mL,革兰阳性菌亦高于真菌。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PCT水平分别与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及铜绿假单胞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沙门菌群和马尔他布鲁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PCT水平分别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非白喉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人亚种及肺炎链球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草绿色链球菌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阈值分别为7.09、1.06、0.97 ng/mL时鉴别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与真菌、革兰阴性菌与真菌的的尤登指数最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65、0.76。结论    血清PCT水平可预测血流感染菌种的类别,但准确性不高。血清PCT水平不能鉴别革兰阴性菌中的常见菌种,亦不能鉴别革兰阳性菌中的常见菌种,血流感染中还存在PCT水平较低的菌种,故血清PCT水平鉴别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的价值是有限的。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