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20年, 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3-25
      

  • 全选
    |
  • 张蕾,谢建平
    2020, 40(2): 81-100.
     
    目的 以新冠肺炎致病菌2019-nCoV,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ERS-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
    毒SARS-CoV为代表的冠状病毒成为最近重大公共卫生关注焦点。研发更好的防控措施需要更好地认识冠状病毒,尤其是其基
    因组和复制分子生物学。方法 文献综述和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 全球14673篇相关文章,美国NCBI有40个冠状病毒全基因
    组序列,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有33个冠状病毒相关转录组数据。结论 冠状病毒基因组具有独特的性质,复制特点,
    不少病毒蛋白具有多功能,包括与宿主相互作用,影响宿主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如泛素化和去泛素化,调控宿主免疫病理。这些
    为疫苗、诊断和药物等新防控措施研发提供了基础。
     
  • 刘颖,唐炯
    2020, 40(2): 101-105.
     
    目的 了解诊疗方案推荐的治疗COVID-19中抗病毒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类型和构成比,以及相关
    因素,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Pubmend、Embase、
    CENTRAL,建库至2020年3月5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阿比多尔、磷酸氯喹四种抗病毒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文
    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归类整理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216篇,共计报道上述四种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
    应1452例,其中利巴韦林1193例、磷酸氯喹为67例、阿比多尔为35例、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157例。利巴韦林所致药物不良反
    应(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不适较多见;磷酸氯喹所致ADR以心脏毒性多见;阿比多尔所致ADR以消化道症状多见而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所致ADR以消化道症状及血脂异常多见。结论 临床注意合理使用诊疗方案推荐的抗病毒药物,尽可能避免
    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曹慧军,赵德军
    2020, 40(2): 106-113.
     
    摘要: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抗菌活性强,对各种
    类型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是治疗Kpn感染的最佳抗菌药物。然而,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对碳青霉烯耐药
    Kpn(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在临床的分离率逐年升高。CR-Kp感染治疗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非常有
    限,这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挑战。本文主要从碳青霉烯酶的产生、细胞膜孔道蛋白缺失或者数量不足两个方面对CR-Kp的耐药
    机制以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赵德军,田兴华
    2020, 40(2): 114-120.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
    考。方法 采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非重复
    细菌68种4285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43.7%)、尿液标本(16.8%)和脓性分泌物标本(15.2%),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菌分
    别占77.6%、22.4%,以大肠埃希菌(30.9%)、克雷伯菌属(17.9%)、铜绿假单胞菌(5.0%)、金黄色葡萄球菌(5.0%)、鲍曼不动杆菌
    (4.9%)、表皮葡萄球菌(4.8%)和阴沟肠杆菌(3.4%)常见。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检出率分别为 52.5%、29.0%、10.5%,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高于不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头孢替坦、哌
    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10.0%,出现少量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菌株(耐药率<2.0%)。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
    的检出率为2.7%(68/2519),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舒
    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80.0%,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0%,对亚胺培南
    的耐药率分别为28.8%、22.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19.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左
    氧氟沙星耐药率<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38.8%、77.9%,
    MRSA和MRCNS的耐药率显著高于MSSA、MSCNS,未出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菌株。肠球菌属对红霉素、四环
    素耐药率>80.0%,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4%、1.1%。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
    100.0%敏感。结论 临床分离细菌复杂多样,定期了解细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遏制耐药性
    过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 王发丽,胡昭宇,武静,李波,李雨莎,郭巧巧,赵德军
    2020, 40(2): 121-127.
     
    目的 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7年—2018年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某三甲综合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细菌,通过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分析仪进行细菌
    鉴定,MIC法和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使用WHONET 5.6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非重复细菌3854
    株,有54.9%细菌来源于呼吸道标本,有25.6%细菌分离自ICU病区,革兰阴性菌占73.9%(2849/3854),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
    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分别占29.2%、13.0%、11.2%、6.0%、4.4%;革兰阳性菌
    占26.1%(1005/385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分别占10.6%、3.2%、2.0%、1.4%。葡萄
    球菌对青霉素G100.0%耐药,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60.0%,未出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菌株,耐甲氧
    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8.8%、80.1%。除氯霉素外,屎肠球
    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80.0%,对万古霉素耐药率
    为1.8%。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90.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5.3%。β-溶血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对红霉
    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80.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分别为6.3%、2.8%。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
    为52.1%,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65.0%,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6.9%和43.4%,对亚胺培南和美罗
    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3.2%。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31.7%、13.8%,对头孢他啶、头孢吡
    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替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1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5%、0.8%。铜绿假
    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5.0%,对亚胺培南的耐率为44.5%。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
    菌药物耐药率均>4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1.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主要来源于ICU病区(74.1%),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
    率最低(1.7%),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高达82.7%。流感嗜血杆菌和淋病奈瑟菌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52.1%、21.4%,对头孢曲
    松和头孢噻肟100.0%敏感。结论 定期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对提高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和延缓耐药性进
    一步上升具有重要意义。
     
  • 杨淋,唐永红,彭健,田罗吉,赵德军
    2020, 40(2): 128-133.
     
    目的 对围产期生殖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情况及耐药性进行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铜仁
    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5576例围产期生殖道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 共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1402株,其中酵母样真菌占89.0%,以白念珠菌(41.8%)、光滑念珠菌(38.3%)和近平滑念珠菌(17.1%)
    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5.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4.7%,以无乳链球菌为主。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差异较大,
    白念珠菌对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14.8%、13.2%,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为89.9%,对氟康唑和酮康唑
    的耐药率>50.0%,近平滑念珠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20.0%。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
    星的耐药率均>60.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6.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40.0%,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
    高达100.0%,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均>65.0%,未发现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大
    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6.0%、23.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
    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50.0%,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7.0%,奇异
    变形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100.0%,对米诺环素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75.0%,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 围产期生
    殖道感染病原菌以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有所差异,定
    期监测围产期生殖道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及耐药特点,对临床治疗合理选择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田兴华,赵德军
    2020, 40(2): 134-138.
     
    目的 了解某县级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现状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以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
    用。方法 收集2017年某县级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标本送检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等资料,并进行统
    计分析。结果 2650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52.9%、48.0%。送检标本以呼吸道标本为主(51.4%),
    共分离出病原菌1596株,革兰阴性菌占78.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的分离率居前5位。MDRO检出率为23.9%,以产ESBLs肠杆菌、MDR-AB及MRSA多见。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
    菌株分别占47.8%、34.2%,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出现少量亚胺
    培南耐药菌株;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
    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6.8%;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30.0%;葡萄球菌中MRSA菌株占
    31.4%,MRCNS菌株高达76.7%,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严重,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100.0%敏感。结
    论 2017年该县级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病原学送检率基本合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形势依然严峻,
    MDRO感染普遍存在。医院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病原学标本送检的积极性,根据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
    方案。
     
  • 刘宝,封红艳,赵德军,万珊,曹慧军,费樱
    2020, 40(2): 139-144.
     
    目的 比较贵州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7年10月—2018年9月七家成员单位耐药情况,并分析某院细菌耐药性监
    测结果。方法 根据耐药监测网监测方案,使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检测法,根据CLSI 2017年标准判断结果,用
    WHONET5.6软件及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七家成员单位共分离出病原菌58565株,其中重复菌株占24.12%;革兰阴
    性菌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平均
    检出率为1.20%和5.68%;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平均检出率为15.13%和47.1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平均检出率为32.34%和81.38%。某院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
    素、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除替加环素的其他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敏感性,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长期和连续性得监测不同地区
    细菌耐药性有助于了解当地病原菌的构成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同时也应加强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
    为临床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价值。
     
  • 朱启莲,熊顺发,赵德军
    2020, 40(2): 145-148.
     
    目的 对某县级三级医院2014—201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促进抗
    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利用床旁调查和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式
    对某县级三级医院2014—2018年每年8月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连续5年
    共调查2492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例次4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1.85%,感染例次率1.89%,以重症医学科、脑外
    科和骨外科高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见,其次是手术部位和泌尿道,分别占34.78%、19.57%、17.39%。抗菌药物平均使用
    率为33.87 %,以一联用药为主,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89.45%。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66.58%。结论 该医院近5
    年医院感染的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学送检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但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还有待提高。
     
  • 赵德军,田兴华
    2020, 40(2): 149-153.
     
    目的 对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探讨,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
    法 收集2015年—2018年某综合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其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
    出阴沟肠杆菌195株,主要来自于住院患者(98.5%),以儿科检出率最多(36.9%),其次是神经外科(13.3%)及ICU(12.3%)。标本类
    型以痰液和分泌物为主,分别占69.2%、15.4%。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替坦耐药率>90.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
    (1.5%);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10.0%。不同病区和不同
    标本类型分离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同,ICU病区耐药情况最为严重,神经外科病区次之,儿科病区耐药性普遍
    较低;除头孢唑啉和头孢替坦外,分离自尿液标本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痰液和分泌物标本来源菌株。结论 该综
    合医院阴沟肠杆菌的分离率趋于稳定,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病区、不同标本类型分离阴沟肠
    杆菌的耐药性具有较大差异,临床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病区耐药性的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儿科、ICU及神经外科
    病区是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应予以高度关注。
     
  • 刘旭,赵德军
    2020, 40(2): 154-157.
     
    目的 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及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
    择某医院83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3例感染患者中男
    性59例,女性24例;年龄8月~88岁,60岁以上患者有51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来
    源于医院9个病区,来自于ICU最多见(48.2%),其次是呼吸内科(15.7%)和神经外科(10.9%),不同病区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标本类型以呼吸道标本为主(77.1%),有13.3%菌株来源于胸水,不同标本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洋葱
    伯克霍尔德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14.5%、15.7%、25.3%,ICU病区分离菌株对抗菌药
    物的耐药率高于其他菌株。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引起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ICU病区老年患者应予以重点关
    注。临床需要加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监控及耐药性监测,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是治疗的有效抗菌药物。
     
  • 田兴华,赵德军
    2020, 40(2): 158-162.
     
    目的 对某医院2016年—2019年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感染趋势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抗菌药物的
    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综合医院2016年—2019年CRAB临床资料,对CRAB的检出情况、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和药
    敏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鲍曼不动杆菌292株,其中CRAB有68株,检出率为23.3%,检出率呈上升趋势(x2﹦
    11.81,P<0.01)。CRAB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80.9%,不同病区之间CRAB的检出率具有差异,ICU检出率最高,占72.6%,
    其次是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分别为31.8%、19.0%,儿科检出率最低,为2.4%,ICU病区检出率显著高于非ICU病区(x2﹦
    107.06,P<0.01)。CRAB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CRAB(P均<0.01),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和
    环丙沙星的耐药率>80.0%,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为27.9%。结论 该医院CRAB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CRAB对临床常
    用抗菌药物呈现广泛耐药,应加强CRAB感染的监控及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