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21年, 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5-28
      

  • 全选
    |
  • 董佳慧, 孙耕耘
    2021, 42(3): 129-135.
    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一种新兴的肾脏替代方式,由于其接近肾脏生理模式,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危重症患者。对于接受CRRT的重症患者而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医务人员为接受CRRT的患者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关注相关研究进展,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形成个体化给药方案。然而现有的循证医学资料较为有限,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临床指南。因此,还需要更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明确CRRT对抗菌药物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作者从CRRT模式和参数、药物代谢动力学(PK)和药物效应动力学(PD)特点以及机体疾病状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CRRT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影响。
  • 张萌萌, 贺翔, 宋雷
    2021, 42(3): 136-141.
    摘要:目的 研究制备人嗜中性粒细胞肽1(human neutrophil peptide, HNP-1)脂质体,评价对细菌性肺炎的治疗作用,为耐药菌感染的细菌性肺炎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HNP-1脂质体(Lipo-H),用于肺吸入制剂,通过透射电镜和马尔文粒度仪评价制备的Lipo-H。进一步考察体外对耐药菌的抗菌效果,建立大鼠细菌性肺炎模型并用于药效评价。结果 将制成脂质体后,粒径为106.5nm,粒度分布均一,Zeta 电势为9.2mV,适合吸入给药。体外对细菌有明显抗菌效果,体内对细菌性肺炎有明显治愈作用。结论 制成脂质体后,稳定性显著提升,同时通过肺吸入给药,增加药物的靶向性,药效明显改善,是细菌性肺炎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 都泓莲, 马琳坤, 王波, 吴刚, 邓存良
    2021, 42(3): 142-146.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计数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联合血小板和甲胎蛋白构建HCC的早期诊断模型。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100例肝硬化和149例胃、结肠癌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C组、肝硬化组PLT水平较胃、结肠癌组明显降低。HCC组中PLT、PIVKA-Ⅱ水平随肿瘤直径的增大逐渐增高(P<0.01);门静脉血栓形成者的AFP、PIVKA-Ⅱ高于无血栓者(P<0.01);存在远处及肝内转移者的PLT、PIVKA-Ⅱ水平较无转移组更高(P<0.05);不同巴塞罗那肝癌分期间PLT、PIVKA-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肝硬化组作为对照,构建出AFP+PLT联合诊断模型,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6,较PLT(0.707)、AFP(0.759)单项指标大。结论 PLT可用于HCC患者的辅助诊断,PLT联合AFP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单项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曹汴川, 黄喆, 毛阿旨, 蒋桃, 彭颖, 黄富礼, 钟利, 邹永胜
    2021, 42(3): 147-150.
    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泸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特征,以期提高对本地区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7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四川泸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患者以41岁至65岁男性为主,HIV-1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该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疾病谱为细菌性肺炎、肺结核、肺孢子菌肺炎和真菌性肺炎,其中,细菌性肺炎是发生率最高的肺部机会性感染(50/104,48.08%)。患者的首发临床表现依次为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乏力和气促。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种类越多,其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越低,而HIV-1病毒载量越高。结论 四川泸州地区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种类越多,其机体免疫功能缺陷越明显。

  • 陈婷婷, 刘江福, 陈素梅, 吴水发
    2021, 42(3): 151-153.
    摘要: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致结膜水肿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处置措施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伏立康唑致结膜水肿的不良反应,并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伏立康唑致水肿不良反应的文献,提取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处置措施及预后等信息进行总结。结果 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到文献110篇,逐一进行筛选,共收集到伏立康唑引起水肿不良反应的文献7篇,包括3篇案例报道及4篇临床研究,总计病例8例。水肿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嘴唇和舌头肿胀、胸腔腹腔积液、体重增加、踝部水肿等,大部分病例停用伏立康唑后水肿消退,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使用伏立康唑时需注意其致水肿的不良反应,症状出现后及时停药,以确保用药安全性。

  • 郭春霞, 邓一农, 黎明, 贾鑫, 云瑞涛, 伊乐
    2021, 42(3): 154-160.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67035份行病原菌检测的临床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035份临床标本,阳性标本数为6103份,占9.10%。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乳链球菌及化脓性链球菌。通过分析发现,流感嗜血杆菌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逐年下降(由95%下降为18.80%)(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的敏感性呈上升趋势(由77.06%上升为93.70%)(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的敏感性逐年下降,对头孢呋辛的敏感率由90.24%降为66.67%,头孢曲松由90.24%降为47.4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下降;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的敏感率也呈下降趋势,由82.50%降至69.80%,但其对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敏感率由62.50%上升为89.30%;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增加,由58.82%增加至98.00%;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仍为抗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药物中抗菌活性最强者,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敏感率为99%以上,利奈唑胺与替加环素均为100%。结论 我院细菌耐药呈增长趋势,尤其是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耐药性逐年增加。我院应加强对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临床药师应加强干预,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细菌耐药数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胡春岭, 付宝庆
    2021, 42(3): 161-164.
    摘要:目的 调查大庆某医院临床分离328株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特征及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大庆某医院2014年1月—2018年8月间临床分离的328株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并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8株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及鼻咽部标本(99.4%),感染人群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25.6%)及60岁以上老年人(41.5%);儿科患者构成比(31.4%)最高,其次为神经外科(14.9%)、呼吸内科(13.7%)和耳鼻喉科(7.9%);所致疾病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炎(60.4%)、支气管炎(12.2%)及上呼吸道感染(7.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48.2%,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大于90.0%,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氯霉素、氨曲南的敏感率大于8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为79.9%,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为43%,检出17株(5.2%)β-内酰胺酶阴性的氨苄西林耐药菌株(BLNAR)。结论 本地区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引起儿童及老年人肺炎和支气管炎,其耐药水平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冯春晓, 刘丽, 郭海鹏, 白光锐, 徐莹, 杨田田
    2021, 42(3): 165-170.
    摘要:目的 了解2015—2019年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临床常见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全自动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8年标准判读结果,使用WHONET 5.6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非重复临床分离菌共1949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210株,占26.7%;革兰阴性杆菌14287株,占73.3%。排名前5位的细菌为克雷伯菌属19.4%、大肠埃希菌17.7%、金黄色葡萄球菌14.1%、铜绿假单胞菌12.3%和不动杆菌属8.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4.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76.9%,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共检出9株对万古霉素耐药株。检出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分离株514株,成人和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为45.1%和54.9%,非脑膜炎分离株中成人和儿童青霉素敏感株分别占92.2%和85.1%。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为32.0%和20.2%,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耐药率均低于6%。在非发酵菌中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2.8%和64.5%,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3.9%。结论 该院近5年来的细菌耐药情况较平稳,但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仍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控制耐药菌株在医院的传播。
  • 郑枭剑
    2021, 42(3): 171-173.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细菌菌群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情况,试图阐述糖尿病足患者病变程度与细菌感染的关系,以及细菌感染在糖尿病足发病因素中所起的作用,为糖尿病患者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发展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将16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成Ⅰ组未截肢(趾)132例,Ⅱ组截肢(趾)28例。回顾分析溃疡部位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其耐药性。结果 Ⅰ组检出149株细菌,Ⅱ组检出57株细菌,两组细菌分布无明显差异,但Ⅱ组混合感染率100%;耐药性两组有差异,Ⅱ组多重耐药率高达60.7%。结论 细菌感染程度和细菌的耐药程度与糖尿病足的截肢(趾)与否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 罗湘蓉, 胡方芳, 许永杰, 李红凌, 张华, 李琴, 蒲海
    2021, 42(3): 174-179.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4—2019年29228名疑似血流感染患者50286套血培养标本使用美国BD公司FX40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及配套的血培养瓶进行培养;阳性瓶进行革兰染色并接种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PHOENIX10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采用WHONET5.6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统计。结果 分离出3474株非重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299株(66.2%),革兰阳性菌1175株(33.8%)。排名前10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1137株(32.7%)、肺炎克雷伯菌447株(12.9%)、金黄色葡萄球菌374株(10.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8株(8.3%)、屎肠球菌156株(4.5%)、草绿色链球菌群140株(4.0%)、阴沟肠杆菌133株(3.8%)、鲍曼不动杆菌116株(3.3%)、粪肠球菌114株(3.3%)、铜绿假单胞菌82株(2.4%)。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低(≤10%),分别为0.2%、0.4%、5.4%和1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2.8%、22.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8.3%、8.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50.7%、52.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的比例分别为46.0%、74.0%。屎肠球菌对大部分测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0%、1.3%、4.5%和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结论 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的病原菌;MRSA、耐碳氢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高。加强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及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手段势在必行。

  • 许永杰, 陈瑢, 李红凌, 罗湘蓉, 胡方芳, 金婷婷, 刘家玲, 卢志顺
    2021, 42(3): 180-183.
    摘要:目的 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2014—2019年尿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构成情况和耐药性,为泌尿道感染治疗和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通过WHONET5.6软件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2014—2019年尿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的特点、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尿培养阳性标本共分离出8658株病原菌,数量占前7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806株,35.6%)、屎肠球菌(1005株,11.6%)、粪肠球菌(994株,11.5%)、肺炎克雷伯菌(600株,6.9%)、奇异变形杆菌(230株,2.7%)、铜绿假单胞菌(204 株,2.4%)和阴沟肠杆菌(172株,2.0%)。不同科室和不同性别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构成具有差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哌拉西林耐药率大于5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低于10.0%和30.0%;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利福平、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高于90.0%和50.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1.1%和45.4%,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敏感性高。结论 不同科室和不同性别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病原菌耐药性具有差异,临床医生应根据尿培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院内交叉感染。

  • 董江红, 淳景亮, 李金童
    2021, 42(3): 184-188.
    摘要:细菌耐药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持续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存。本文根据从印度斯坦链霉菌分离出的铁载体Hinduchelin A的结构特点,经逆合成分析,设计出其全合成路线。2,3-二甲氧基苄胺5与乙酰乙酸乙酯6发生环合反应,然后在碱性条件下(LiOH/MeOH/H2O)水解成羧酸3,之后再与(R)-2-苯甘氨醇2在多肽缩合剂TBTU作用下形成酰胺,经3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产率为54.3%。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LC-MS表征,并解析其质谱裂解规律,为进一步的抗菌活性筛选和结构修饰奠定基础。

  • 郑占伟, 孟令茹, 袁红楼, 张晴, 李毅
    2021, 42(3): 189-192.
    摘要:目的 比较并讨论中国药典和美国药典中阿莫西林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为阿莫西林原料药有关物质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ChP2015)和美国药典42版(USP42)收载的阿莫西林有关物质方法,分别对系统适用性混合溶液、相对响应因子试验、强制降解试验和样品进行有关物质检测,对色谱行为、已知杂质、有关物质测定结果和杂质控制策略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国药典方法中色谱条件、系统适用性要求和杂质控制策略存在较大差异,USP方法对特定杂质的分离效能优于ChP,且样品中检出的杂质数量和总杂含量均高于ChP,较ChP方法多检出一个已知杂质C,其他已知杂质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建议在USP收载的阿莫西林有关物质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色谱条件,提高方法的分离效能,从而更加有效控制本品的有关物质。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