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22年, 4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25
      

  • 全选
    |
  • 李静薇, 杨雅迪, 李婷婷
    2022, 43(1): 1.
    摘要:细菌得有活力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被认为是细菌适应环境胁迫的一种生存策略。近年来,VBNC细菌被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VBNC细菌对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使反复和持续性感染的风险加剧。VBNC细菌对抗生素的广谱耐受也给其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从病原菌VBNC的研究角度,综述了致病性VBNC细菌与临床感染的研究现状;VBNC细菌的抗生素耐受机制,如细胞休眠、外膜屏障、药物外排等;并探讨了在治疗VBNC细菌感染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今后VBNC细菌的研究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辛昱娴, 刘东霞, 冯杰
    2022, 43(1): 10.
    摘要: 莱姆病是最常见的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病。该病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可导致皮肤、关节、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发生病变。近年来全球莱姆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莱姆病在诊断方面还存在早期检出率低、特异性差、无法评估治疗效果等缺陷,导致误诊率很高。另一方面,慢性莱姆病和治疗后莱姆病综合征(PTLDS)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为攻克莱姆病在诊断及治疗方面的难题,研究人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莱姆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以及控制该疾病提供线索和新的思路。
  • 甘源, 邵佳, 李俊, 王佳, 韦艳娜, 华利忠, 谢星, 袁厅, 刘蓓蓓, 邵国青, 冯志新, 熊祺琰
    2022, 43(1): 17.
    摘要:猪鼻支原体在世界各地的猪群中普遍流行,近年来由猪鼻支原体引发的临床病例愈发常见,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猪鼻支原体也被报道与人类的多种癌症之间存在联系,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随着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猪鼻支原体的耐药性问题也逐渐显现,大大降低了抗生素的临床治疗效果。鉴于猪鼻支原体的防控需要,本文对猪鼻支原体的流行特征、发病特点、致病机制、耐药性和防治措施加以综述,以期为猪鼻支原体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控提供参考。

  • 韩沛钊, 代兴杨, 孙俊杰, 黄金虎, 王丽平
    2022, 43(1): 24.
    摘要:我国奶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奶业产值比重逐步提高,给奶牛疫病防治带来巨大压力。奶牛乳房炎及细菌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和细菌性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抗菌药物的使用成为主要防治手段。但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临床治疗的成本和难度,危害我国奶牛产业发展。本文对截至2021年7月我国和美国、英国、日本、欧盟批准用于奶牛的抗菌药物产品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包括抗菌药物的分类、剂型以及适应证等,旨在为我国奶牛用抗菌药物管理、合理用药和新兽药开发提供参考。
  • 冯家伟, 王湘如, 赵月, 崔潞晴, 房诗薇, 王玉莲, 程古月, 戴梦红
    2022, 43(1): 30.
    摘要: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可存在于外界环境和健康家禽等动物的肠道中,在家禽肠道中增殖后可引起坏死性肠炎等疾病,对全世界的肉鸡和火鸡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此外,产气荚膜梭菌还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伤口的气性坏疽等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养殖业通常采用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方法预防鸡坏死性肠炎,但自2017年开始的“减抗禁抗”政策的实施必然对临床细菌耐药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了解当前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情况。本文结合目前鸡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现状、耐药基因检测和预防措施展开讨论,为养殖业合理用药控制其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提供参考。
  • 吴克, 冯航, 王娟, 党如意, 杨增岐
    2022, 43(1): 37.
    摘要: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和动物肠道中的条件致病菌,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伴随着近年来畜牧生产中抗生素大量使用,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对不同国家动物源产气荚膜梭菌流行率和耐药性进行归纳分析,旨在对产气荚膜梭菌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 李垠树, 赵冰, 贾雅婷, 何坤, 许慧, 苑丽
    2022, 43(1): 42.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某市动物园禽类散养场中分离革兰阴性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以了解动物园禽类散养场在人禽耐药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防控耐药菌散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采集到的42份禽源样品进行常规细菌分离纯化,对革兰染色确定为阴性菌的受试菌采用16S rRNA进行细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确定耐药基因。结果 在42份禽源样品中分离获得72株革兰阴性菌,其中肠杆菌有68株,占94.4%。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72,45.8%)、奇异变形杆菌(14/72,19.4%)、肺炎克雷伯菌(8/72,11.1%)。受试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耐药严重,对头孢噻肟和氟苯尼考较耐药,对阿米卡星和黏菌素高度敏感。有8株大肠埃希菌、1株奇异变形杆菌和两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blaCTX-M基因,两株大肠埃希菌LYS3BA、LYS12A检出mcr-1,1株不动杆菌LYS68A和1株单胞菌LYS68C检出tet(X)。结论 受检动物园禽类散养场中检出的革兰阴性菌耐药较为严重,可能在人禽耐药肠杆菌的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应引起重视。

  • 谢宁, 帅梦竹, 郭杨柳, 岳锦熙, 秦艺迭, 何思源, 郭晓兰, 郭斌
    2022, 43(1): 47.
    摘要:目的 探索新型BacT/Alert FA/FN Plus 聚合物吸附珠血培养瓶对菌血症的检验分析性能。方法 选择菌血症患者常见9种病原体和常用9种抗菌药物,将预制的菌液、抗菌药物和血液注入血培养瓶,采集5d内各培养瓶报阳率和报阳时间,比较具有不同抗菌药物吸附剂的血培养瓶对不同细菌的分析性能。结果 新一代BacT/Alert FA/FN Plus培养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或热带假丝酵母检出时间明显快于其他培养瓶;但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BacT/Alert FA/FN Plus和Bactec Plus培养瓶细菌平均检出时间(TTD)差异不显著;对厌氧菌无抗菌药物时BD-L厌氧瓶检出时间最快。结论 BacT/Alert FA/FN Plus聚合物吸附珠血培养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强吸附能力,能提高血培养阳性率,有利于更快速、高效检出病原体。

  • 赵代艳, 王静, 苏爱芳, 郭长根
    2022, 43(1): 53.
    摘要:目的 研究干扰素α-1b(Interferon α-1b,IFN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EBV-DNA拷贝数转阴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3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本次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列为研究组(n=52,IFN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和对照组(n=51,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EBV-DNA拷贝数转阴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研究组患者EBV-DNA拷贝数转阴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EBV-DNA拷贝数转阴率(7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CD3+、CD8+较治疗前降低,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以研究组变化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11.54%,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7.84%,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α-1b联合阿昔洛韦治疗IM患儿的效率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屈元晔
    2022, 43(1): 56.
    摘要:目的 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11月—2020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的29546份血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利用WHONET5.6软件统计血培养的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3111株,阳性率为10.5%,其中革兰阴性菌2009株(占64.6%),革兰阳性菌931株(占29.9%),真菌171株(占5.5%)。病原菌以肠杆菌目细菌为主,前五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27.0%)、肺炎克雷伯菌(13.0%)、金黄色葡萄球菌(6.56%)、表皮葡萄球菌(5.60%)和铜绿假单胞菌(5.14%)。送检科室排在前五位的是血液科、肝胆外科、普外科、妇瘤科和介入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检出率分别为41.1%和36.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2.9%和3.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0.9%和12.8%。葡萄球菌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是39.2%和61.8%。结论 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 郑远明, 毕晓英, 周杰
    2022, 43(1): 62.
    摘要:目的 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202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期为临床诊断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大连市友谊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共186株,进行体外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用WHONET5.6分析药敏情况,用SPSS19.0 软件对痰标本和其它标本来源菌株的耐药率进行比较。结果 检出的18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09株来源于痰液,占比58.6%,30株来源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占比16.1%;分布最广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有59株,占比31.7%,其次为老年病区,有42株,占比22.6%。2020年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高达33.9%,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紧跟其后,为32.3%。痰标本和其它标本的菌株耐药率进行卡方检验,妥布霉素(P=0.044,χ2=4.047)和环丙沙星(P=0.047,χ2=3.947)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不断攀升,临床上应该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