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22年, 4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25
      

  • 全选
    |
  • 唐甜甜, 张永红
    2022, 43(2): 65.
    摘要:目的 本研究将网络毒理分析方法应用于处方抗生素肝毒性的预测,以期发现抗生素导致肝损伤(DILI)的可能机理,从而探索与DILI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相关的分子信息。方法 应用网络毒理分析方法计算获得抗生素与疾病模块相关的网络拓扑参数,获得网络拓扑参数描述符,结合分子描述符,应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 oosting,XGB)算法建立肝毒性预测模型对各抗生素的肝毒性进行预测,再利用模型中重要贡献的网络拓扑参数描述符加以分析,来阐明抗生素引起肝毒性的可能机制。结果 基于15个描述符建立的肝毒性预测模型拟合和稳健性好,预测抗生素肝毒性结果可靠(ACC=0.80,SE=0.80,SP=0.80,F1=0.80,AUC=0.84),对重要贡献的描述符分析后,借助灰黄霉素(Griseofulvin)在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这一通路中的基因调控来初步解析了抗生素导致肝损伤的潜在机理。结论 基于DILI毒理网络收集的拓扑参数描述符成功构建了肝毒性预测模型,准确预测了收集的抗生素的肝毒性,并依据描述符简单分析了灰黄霉素诱导肝损伤的潜在的发生发展机理。
  • 袁妍, 朱卫民
    2022, 43(2): 70.
    摘要:肠球菌属是除葡萄球菌属以外,造成院内感染的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属于机会致病菌,可造成泌尿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菌血症、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等。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异性,肠球菌通常对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低剂量氨基糖苷类和低剂量克林霉素类等抗菌药具有天然的耐药性。目前临床上治疗肠球菌感染常使用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但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细菌基因的突变及新耐药基因的获得,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越来越常见。本文对VRE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孙著叶, 郑昆
    2022, 43(2): 76.
    摘要:目的 探讨戴明循环(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01—2020.03期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偏高,采用PDCA 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干预。运用鱼骨图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不达标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措施,制定对策,实施干预,分析干预后(2020年4月—2020年12月)达标情况。结果 整改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于2020年4月迅速下降至46.31%,至2020年12月,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控制在60%以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4月份开始逐渐下降,5月份下降至35.30 DDDs,达到预期的目标值,2020年6—12月稳定控制在目标值内。结论 本次PDCA循环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效果较为明显,达到了预期活动目的。我们将巩固现有成果,不断改进,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 张震, 徐云莹, 李开南
    2022, 43(2): 80.
    摘要: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疾病或者事故导致的骨缺损修复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生物陶瓷材料如磷酸三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良好的骨诱导及成骨特性,已经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磷酸三钙的力学性能较差、降解速率难以控制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磷酸三钙在骨修复陶瓷材料上的发展。本文综述国内外磷酸三钙人工骨的发展状况及对磷酸三钙理化性能改进研究进展。

  • 秦洁, 邹成韵, 陶建敏, 严丽, 魏甜, 王蒋君, 王海英
    2022, 43(2): 87.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及为防控感染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关于CRPA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病例组为CRPA感染患者(CRPA组),对照组为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CSPA组),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各自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 软件以及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7个研究,共4 444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其中CRPA组1 549例,CSPA组2 8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4周(OR=11.77, 95%CI:1.34~103.02)、慢性肺部疾病(OR=2.38, 95%CI:1.63~3.48)、氨基糖苷类抗生素(OR=3.79, 95%CI:1.58~9.0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5.07, 95%CI:4.22~6.09)、应用3/4代头孢菌素(OR=1.50, 95%CI:1.21~1.86)、阿米卡星(OR=1.50, 95%CI:1.04~2.31)、万古霉素(OR=2.67, 95%CI:1.04~6.80)、多药联用(OR=4.47, 95%CI:2.36~8.47)、在一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OR=1.69, 95%CI:1.17~2.44、机械通气(OR=2.56, 95%CI:2.01~3.25)、侵入性操作(OR=3.96, 95%CI:2.68~5.84)、外科手术(OR=2.00, 95%CI:1.43~2.80)、混合感染(OR=3.05, 95%CI:2.32~4.00)、入住ICU(OR=2.54, 95%CI:2.00~3.23)共14个因素是CRPA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医院CRPA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复杂,本研究发现的危险因素将为识别院内可能存在CRPA感染风险升高的患者提供指导,并证实了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和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 肖科, 赵东霞, 斯莹, 曹汴川
    2022, 43(2): 96.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30d内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值对此类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AIDS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30d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异性,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计算最佳cut-off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cut-off值是否为AIDS合并P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s相关性分析分析RDW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92例AIDS合并PCP患者,预后良好组154例,预后不良组38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RDW值、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动脉血氧分压(PaO2)、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29g/L(OR=5.79,95%CI:1.782~18.815)、LDH≥450U/L(OR=8.113,95%CI:2.528~26.036)、PaO2<55mmHg(OR=19.829,95%CI:5.997~65.562)、CD4<25个/μL(OR=4.738,95%CI:1.455~15.427)是AIDS合并PCP患者30d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DW≥14.55%不是独立危险因素(P=0.117),但RDW值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409,P<0.001)。结论 ALB、LDH、PaO2、CD4细胞值可作为预测AIDS合并P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DW值虽然不是AIDS合并PC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于高RDW值患者仍需警惕预后不良的可能。
  • 蔡淑梅, 张子馨, 陈娟, 陈坤, 金秀秀
    2022, 43(2): 101.
    摘要:目的  利用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水解能力,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准确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方法、评价自建立方法的检测能力。方法  通过实验探寻本实验室合适的亚胺培南浓度、孵育时间以及温度,再利用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水解能力,建立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水解能力方法。在此基础上,收集临床肺炎克雷伯菌株40株,进行双盲随机编码,利用自建立的方法检测其肺炎克雷伯菌株水解亚胺培南能力。将结果和MIC法结果进行比对,从而评价自建立的方法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在亚胺培南水解实验中,亚胺培南浓度为1mg/mL,菌悬液比浊度为1McF,37℃条件下孵育60min,有部分待测菌的亚胺培南质谱峰明显下降(纵坐标:绝对强度70%以上);在37℃条件下孵育120min,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亚胺培南质谱峰均有明显下降(纵坐标:绝对强度70%以上)。亚胺培南浓度为1mg/mL,菌悬液比浊度为1McF,37℃条件下孵育120min下检测结果与MIC法结果进行比对,自建立的方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6%,81.82%。结论  飞行时间质谱可以快速、准确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自建立的方法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适用于临床筛选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早期治疗,控制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传播扩散。
  • 谢荷英
    2022, 43(2): 105.
    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85例,根据产妇术后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56例)与未感染组(129例)。对两组产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胰岛素(insulin,INS)、血清皮质醇(Serum cortisol,Cro)、血管紧张素-2(Angiotensin-2,AT-II)]水平差异,并分析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IL-1、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NE、INS、Cro、AT-II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IL-1、IL-6、IL-8、TNF-α因子与NE、INS、Cro、AT-II之间均为正相关,(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明显上升,IL-1、IL-6、IL-8、TNF-α因子与NE、INS、Cro、AT-II之间为正相关,异常激活的炎症反应与应激激素分泌之间可能存在互相促进的作用。

  • 李秋阳, 张亚博, 单旭征, 陈小菊, 昝海峰
    2022, 43(2): 108.
    摘要: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类型的高性价比脉搏血氧仪在高原地区对于外周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 SpO2)检测的准确性,为进入高原地区工作或旅行的平原人提供高性价比的脉搏血氧仪。方法 收集为了工作或旅行进入高原地区平原人用A、B、C三种不同的脉搏血氧仪(A为本研究的金标准,B为指环式、C为指夹式)检测的SpO2数据,根据使用的脉搏血氧仪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利用IBM 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将A、B、C三组数据做配对样本检验。结果 获得了39位进入高原地区的平原人在相同外界环境下用三种脉搏血氧仪测得的SpO2数据,A组、B组和C组的SpO2(%)平均数分别为93.6±1.8、91.4±3.4和93.9±3.6,其中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68,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 099,P>0.05)。结论 指夹式C脉搏血氧仪在高原地区检测SpO2比指环式B脉搏血氧仪更为准确。

  • 孟歌, 程鹏, 杜碧丽, 董翠丽
    2022, 43(2): 112.
    摘要: 目的 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降低感染率提供可靠资料。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化疗治疗。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化疗周期、化疗阶段、既往肺部疾病史、低蛋白血症等相关资料,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 114例患者中有34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9.82%;共检出49例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3例,革兰阴性菌34例,真菌2例。经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既往有肺部疾病史、有低蛋白血症为晚期NSCLC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根据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及时采用相应手段进行预防,降低化疗后肺部感染率。

  • 杜娟, 李薇, 杨红樱, 桑卫洪, 马万红, 杨维, 张雁玲, 杨庆和
    2022, 43(2): 115.
    摘要: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诊治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488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回顾性分析分离菌种的构成及分离率较高菌种的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菌株568株,培养阳性率11.6%,去除同一患者在一次住院期间重复分离的菌株后,共收集菌株472株,包括革兰阴性菌236株(50.0%),革兰阳性菌116株(24.6%),真菌120株(25.4%)。分离率排在前6位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19.5%)、肺炎链球菌(14.0%)、白色假丝酵母菌(11.7%)、烟曲霉菌(6.6%)、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5.9%)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6.7%、15.5%,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庆大霉素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在20%以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34.8%,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为3.8%。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3.6%,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四环素高度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36.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菌种呈多样性,以革兰阴性菌占主要地位,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链球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真菌中检出率较高的是白色念珠菌及烟曲霉菌。已有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出现,ESBL阳性及MRSA等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也不低。临床应重视BLAF标本的病原学监测,关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细菌耐药性变化,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规范化诊治下呼吸道感染。

  • 宋玉印, 徐华
    2022, 43(2): 120.
    摘要:目的 了解尿毒症患者透析引发血流感染风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评估。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进行透析的72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患者72例,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引发血流感染风险因素,并对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评估。结果 分析发现,年龄、BMI指数、白蛋白水平、置管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引起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引起CRBSI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3.06%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56.94%,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药敏分析发现,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7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7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到75.00%,对喹诺酮类也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除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外,其他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耐药率普遍>50.00%;结论 患者年龄、BMI指数、白蛋白水平、置管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与CRBSI发生率密切相关,CR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较为严重。

  • 吕承秀, 王飞, 杨玉丹, 耿薇, 王君君, 李庆
    2022, 43(2): 125.
    摘要:目的 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分布、耐药性及患者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107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ucA基因和peg-344基因阳性区分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和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KP),比较分析hvKP和cKP的毒力基因携带率、药敏结果以及患者临床特征。结果 10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hvKP 57株,占比53.3%,hvKP组的毒力基因iucA、iroB、rmpA、rmpA2、peg-344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cKP组,与cKP相比,hvKP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较低;hvKP及cKP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与hvKP相比,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更易引起cKP感染。结论 本院hvKP临床分离率较高,但老年人更易引起cKP感染。与cKP相比,hv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临床医生应根据菌株特性和患者临床特征,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

  • 郑远明, 毕晓英, 周杰
    2022, 43(2): 130.
    摘要:目的 分析大连市友谊医院2020年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大连市友谊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大肠埃希菌共295株,进行体外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用WHONET5.6分析药敏情况,SPSS19.0 软件经χ2检验对尿液和非尿液标本检出菌株的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 295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尿液(181株);病区主要分布在泌尿外科(27.11%),其次肝胆外科(13.22%)和老年病科(9.83%);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5.1%),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最低(1.7%),其次为碳青霉烯类的美罗培南(3.7%),来自尿液标本的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84.4%、77.2%,非尿液标本大肠埃希菌对这两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66.7%、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最常见的病原菌,应严格控制处方权,以减缓耐药现象,提高临床抗感染质量。
  • 田丽梅, 沈茜, 金丹婷, 茆海丰
    2022, 43(2): 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连云港地区临床分离菌耐药状况和耐药变化趋势,为本地区细菌耐药的防控和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地区6家三级医院2015—2020年6年中临床分离菌药敏数据,依据保留每例患者每种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药敏标准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8年标准。结果 6家三级医院2015—2020年6年中共分离非重复株细菌36953株,来自32446份临床标本。其中革兰阴性菌27021株(占73.2%),革兰阳性菌9 932株(占26.9%),占前五位的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7644株占20.7%),克雷伯菌属(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6 376株占17.3%),铜绿假单胞菌(4 651株占12.6%),不动杆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3790株占10.3%),金黄色葡萄球菌(3105株占8.4%)。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年总的分离率为46.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总的分离率为76.3%,MRSA的分离率6年间呈下降趋势,而MRCNS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同时有少量利奈唑胺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肠球菌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比例分别为54%和40%,而两者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3%。肺炎链球菌的青霉素耐药率成人和儿童之间相差不大,均在3%左右。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从2015年的68.7%和57.7%下降到2020年的54.5%和46.8%,而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一直维持在高位(64.%~70.1%),6年变化不大。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分离率快速上升,由2015的6.0%上升到2020年的12.6%,主要是由于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分离率的快速增加,CRKP的分离率由2015的11.1%上升到2020年的22.5%。铜绿假单胞菌对检测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4.8%~30%之间,其中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4.8%),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高(29.7%),6年间,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逐年降低。而鲍曼不动杆菌对除了替加环素外的抗菌药物均表现高耐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总的耐药率为74.3%,6年间变化不大。结论 2015—2020年连云港市细菌耐药情况总体相对平稳,MRSA和耐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肠杆菌的分离率呈下降趋势,但CRE特别是CRKP的分离率增长较快且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耐药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泛耐药等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和关注,应持续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遏制细菌耐药和耐药传播提供依据。

  • 李宁, 马琼, 张琦, 常军玲, 王俊红, 孟艳平, 寇曦曦, 朱俊民, 李轶, 曹兴华
    2022, 43(2): 1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漯河市中心医院2018—2020年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当地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肺炎链球菌菌株,采用VITEK 2-Compact 细菌自动鉴定仪和E试验条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0年版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及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肺炎链球菌1588株,主要来源于痰液、全血、脑脊液(97.6%、1.5%、0.3%);幼儿占比83.3%(呈逐年递减趋势,P<0.001)、儿童占比10.9%,成人占比5.9%(逐年递增P<0.001);儿科和呼吸科占比分别呈逐年递减(P<0.001)和递增(P=0.003)趋势。四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敏感率低(0.5%~14.7%);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率呈下降趋势(98.9%~95.6%,P=0.001);氯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89.7%~99.5%);未检出耐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肺炎链球菌。痰液来源肺炎链球菌的复方磺胺甲恶唑敏感率低于血液来源(P=0.026);不同年龄组间左氧氟沙星和氯霉素敏感率呈下降趋势(P<0.001和P=0.036),四环素敏感率呈上升趋势(P=0.034)。结论 肺炎链球菌在成年患者及呼吸科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对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痰液分离菌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的敏感率低于血液分离菌株,左氧氟沙星与氯霉素敏感率随年龄呈下降趋势、四环素敏感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

  • 王灿灿
    2022, 43(2): 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珠海迪尔DL-96细菌鉴定分析系统,结果判读依据当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标准。结果 10116例中段尿培养共分离出2485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24.57%;其中革兰阴性菌1951株(78.51%),革兰阳性菌437株(17.59%),真菌97株(3.90%)。检出前六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9.88%~55.24%)、屎肠球菌(5.28%~10.56%)、肺炎克雷伯菌(3.40%~10.92%)、粪肠球菌(2.30%~6.19%)、奇异变形杆菌(2.01%~3.52%)、铜绿假单胞菌(1.72%~3.66%)。屎肠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大于90.00%;粪肠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大于80.00%,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均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小于5.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大于15.00%,铜绿假单胞菌对所列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小于15.00%。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复杂,种类较多,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耐药率在不同性别间也有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应积极开展中段尿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朱孟, 孙源彬, 封龙, 李欣
    2022, 43(2): 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20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的变化,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有血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及SPSS 2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送检血培养9543份,分离出病原菌937株,阳性检出率为9.8%。其中革兰阳性菌446株(47.6%),革兰阴性菌477株(50.9%),真菌14株(1.5%)。革兰阳性菌主要检出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检出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2018—2020年,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下降外(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3.2%。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除阿米卡星外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除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均明显下降(P<0.05)。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为17.2%,未检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结论 2018—2020年,我院血培养检出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差异不大,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明显下降。MRSA和CRKP的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遏制细菌耐药的增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龚云, 张英帅, 张鹏, 白璐, 刘逆夫, 王伶, 刘葵, 章泽恒
    2022, 43(2): 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 分别采用人工膜和小型猪皮作为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试验模型,评价甲硝唑阴道凝胶自研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效果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在不同时间取样的接收液中甲硝唑的浓度,计算累积透过量和透过率,采用中位体外释放比较法评价释放结果,采用双向双侧t检验和平均渗透率评价透皮吸收结果。结果 三批自研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中位体外释放率比值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0.96 ~ 1.22、0.92 ~ 1.16、0.99 ~ 1.11;三批自研制剂和参比制剂12h平均渗透率之比分别为:0.99、1.05和1.04,累积透过量经双向双侧t检验评价,t值分别为0.9799、0.929 和0.9989,且P>0.05。结论 甲硝唑阴道凝胶自制品和市售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和透皮吸收效果一致。

  • 周军荣, 覃秋和, 俞恒, 芮立涛, 张佳, 雷维敏
    2022, 43(2): 1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首先,7-ATCA通过异构化制备得到7-ATCAδ3异构体。然后,7-ATCAδ3异构体与AE-活性酯(MAEM)进行反应得到头孢妥仑δ3异构体三乙胺盐,最后与特戊酸碘甲酯进行缩合反应合成头孢妥仑匹酯δ3异构体。该工艺得到的产品纯度较高,原料易得。通过红外吸收光谱、高分辨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波普进行结构确证,证实了头孢妥仑匹酯δ3异构体化学结构式的正确性。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