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22年, 4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25
      

  • 全选
    |
  • 程敬东,王合珍,王京,徐应淑*,张磊*
    2022, 43(4): 233.
    摘要: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危机,其中包括多种耐药菌的产生,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天然产物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发现具有新型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药物是解决细菌耐药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抗MRSA作用的多种结构类型的天然产物进行综述。
  • 陆珠儿,陈丹丹*
    2022, 43(4): 241.
    摘要:目的 总结生产抗生素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并预测从哪些方面可以优化生产,旨在为提高抗生素产量、优化质量、降低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提供一些策略和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各种抗生素生产技术与应用到生产中的优化策略,并根据已发表的一些基础生物学研究成果,展望有潜力应用到抗生素工业,改良生产技术、优化产品的新策略、新思路。结果 目前应用在抗生素生产中的生物技术主要是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有很多研究成果尚未投入使用。对于新兴的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海洋天然产物和计算生物学新药研发的成果具有应用前景。结论 抗生素生产的优化离不开现代生物技术的合理应用,选取一至数种适宜的优化方法对产品的产量、质量、效果的提升具有较好的前景。

  • 宋宛遥,孙慧莹,安晓曼,周煜杰,吴翠蓉*,程古月*
    2022, 43(4): 247.
    摘要:沙门菌作为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越来越多的耐药沙门菌出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检测沙门菌及其血清型、沙门菌耐药性和对应耐药基因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概括与比较,为食品工业中沙门菌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实用的指导。

  • 冯春晓,李姝花*,白光锐,左晶晶,杨田田
    2022, 43(4): 256.
    摘要: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西部地区2016—2020年临床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自动化仪器和E试验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使用WHONET 5.6进行分析。结果 黑龙江西部地区6所医院共分离细菌78 51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6 016株,占33.1%,革兰阴性菌52 500株,占66.9%。前5位分离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6.6%、14.1%、13.4%、11.4%和7.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有所下降(分别从24.9%、75.6%降至13.5%、54.8%)。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耐药株由2.9%上升至6.9%。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接近6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由30.2%降至20.7%。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各占68.9%和29.1%,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由2016年的1.5%上升到2020年的8.8%。结论 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持续上升,应继续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调查,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梁媛,李小凤,李洁,吴春燕,姜波,单斌,宋贵波*
    2022, 43(4): 263.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血培养分离得到革兰阴性杆菌者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比较社区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之间的差异,为临床综合诊疗和病原学诊断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和分析2020年5月—2021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收治的100例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50例)和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分离得到的革兰阴性杆菌病原学资料。结果 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65±21.25)岁。基础疾病以心脏疾病、肾脏泌尿疾病和糖尿病最为常见。原发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20例)为主,其次为呼吸道感染(15例)。血流感染时,31例患者均出现发热情况。患者病原菌检出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8%)和肺炎克雷伯菌(18%)。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82±20.81)岁。基础疾病以心脏疾病和肿瘤性疾病最为常见。原发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29例),其次为腹腔感染和肠道感染等。43例患者在血流感染期间均出现发热情况。患者病原菌检出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0%)和肺炎克雷伯菌(24%)。所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占45.8%和47.6%。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组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高于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和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均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但原发感染部位有显著性差异。应重视原发感染部位、近3月内是否有医疗机构入住史等因素对医院获得性BSI的影响,及时了解血流感染病原菌及临床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和提高治愈率。

  • 罗国兰, 李梦薇, 朱虹贞, 韦柳华
    2022, 43(4): 2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连续4年的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的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为BSI的经验性治疗和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离的血培养阳性的标本,对病原菌的构成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进行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0年共检出病原菌2 473株,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和肾内科等,其中革兰阳性菌544株(占22.0%),革兰阴性菌1 786株(72.2%)。前3位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942株(38.1%),肺炎克雷伯菌373株(15.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株(8.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40%和20%左右。大肠埃希菌在2017—2018年有3例碳青霉烯类耐药,2019—2020年无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2019年有1例碳青霉烯类耐药,其余3年无碳青霉烯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替加环素均为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0%左右。结论 通过连续4年的数据分析显示,我院BSI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有下降趋势。主要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相对稳定,特别说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明显低于不同地区三甲医院,应密切关注本地区的血流感染常见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的动态性改变,为BSI经验性治疗和院感防控提供参考。

  • 赵梅,刘小静,伏慧,李刚*
    2022, 43(4): 272.
    摘要:目的 了解某院2011—2020年血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血流感染的初始经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某院住院患者2011—2020年血标本分离细菌药敏结果分两个时间组,即2011—2015年组和2016—2020年组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出的7515株非重复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5097株(占67.8%),革兰阳性菌2418株(占32.2%)。排名前10位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布鲁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粪肠球菌。与2011—2015年相比,2016—2020年前10位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布鲁菌属和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明显增加,而鲍曼不动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占比明显下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显著下降,由49.6%下降至26.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的检出率维持在86.2%~88.8%;屎肠球菌对大部分测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始终保持在1%左右,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2011—2015年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但2016—2020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增加至1.2%和3.9%。阴沟肠杆菌对所有测试药物的耐药性均保持稳定,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10%。与2011—2015年相比,2016—2020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显著下降,由17.4%下降至8.3%,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维持在76%左右。结论 该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显著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依然很高,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的防控手段仍然势在必行。

  • 兰波,赵德军,*
    2022, 43(4): 277.
    摘要:目的 分析某二甲医院2019—2020年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促进该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临床医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HIS、LIS和WHONET 5.6软件收集2019—2020年某二甲医院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及病原菌药敏结果等资料,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0年该二甲医院住院患者细菌培养送检率为23.9%,2020年的送检率显著高于2019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送检临床标本类型主要是痰液(44.1%)、血液(23.0%)和尿液(21.1%),共检出7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51株,占78.4%;革兰阳性菌152株,占21.6%;前5位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奇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6.9%,MRSA占28.7%,对利福平、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100.0%敏感;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超过50.0%,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未超过40.0%。除阿米卡星外,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低。结论 该二甲医院住院患者细菌培养送检率低于国家要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是感染的主要常见细菌,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提高细菌培养的送检率。
  • 周晓红,袁琳,李晓君,郭健芬,段妍
    2022, 43(4): 281.
    摘要:目的 研究2018—2020年某三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分布及医院感染特征,为精准化防控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按照统一的调查内容与调查表、统一诊断标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及数据分析。结果 MRSA检出率逐年升高;呼吸科、ICU的MRSA检出率、MRSA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MRSA感染千日发生率等均高于其他科室,P值有统计学意义;MRSA检出阳性病例中社区感染42.5%;定植状态占28.75%;医院感染占28.75%。医院感染病例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62.35%;男女比例3.26:1;年龄分布以70~90岁为主,占64.5%。结论 MRSA检出率逐年升高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呼吸科、ICU等MRSA检出率、MRSA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MRSA感染千日发生率均高于其他科室的部门,要加强防控措施的规范落实。对MRSA检出阳性病例要及时判断医院感染、定植、社区感染等状态,利于诊治措施的分类实施;对于医院感染病例,要根据其感染部位及年龄特征落实诊治及防控措施。

  • 俞恋击,赵德军*
    2022, 43(4): 284.
    摘要:目的 对2016—2020年某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变化趋势进行探讨,为该医院控制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2020年某医院临床标本,通过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5年时间从各种临床标本中检出398株铜绿假单胞菌,有326株(81.9%)是从痰液标本检出,有208株(70.3%)来自呼吸内科、ICU和神经外科病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于95.0%,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低于15.0%,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30.0%。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19年和2020年的耐药率较2018年比较有所下降。结论 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常见,其对抗菌药物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医生应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积极进行病原学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 聂玲燕,廖永康,邹渊博
    2022, 43(4): 288.
    摘要:目的 以唐德链霉菌为生产菌株,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尼可霉素Z,研究该菌种生长特性和发酵料液预处理条件。方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培养,摸索菌种生长和发酵特性。对发酵料液进行不同pH调节,采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得到发酵液预处理条件,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检测。结果 唐德链霉菌单菌落平板以采用无微量元素的ISP2培养基,平板pH控制在7.0~7.5,种子培养控制在30 h为宜,前体尿嘧啶和乙酰胺能促进发酵产素。可用草酸或盐酸将发酵料液pH控制在2.0左右,用20%~50%甲醇溶液可完全萃取发酵液中的尼可霉素。结论 通过对唐德链霉菌的菌种生长特性研究,以及对其发酵产尼可霉素发酵液预处理条件的摸索为尼可霉素Z产业化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 王茹艺,汪洋,汪自力*
    2022, 43(4): 292.
    摘要: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组+利拉鲁肽(sham+l组),模型组(clp组)和治疗组(clp+l组),每组5只。sham+l组和clp+l组小鼠预先24h腹腔注射利拉鲁肽100 µg/kg(生理盐水稀释)间隔12 h一次;sham组和clp组小鼠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clp组和clp+l组小鼠均行盲肠结扎穿孔(CLP)手术,建立脓毒症小鼠生存模型。术后24 h,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Urea) 、肌酐(Cr)、TNF-α、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肾脏细胞凋亡;QPCR法检测小鼠肾组织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 测定肾组织中NLRP3、caspase-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Urea、Cr、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肾组织TNF-α、IL-6、NLRP3及caspase-1表达降低。结论 利拉鲁肽可减轻脓毒血症小鼠肾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反应发生有关。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