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22年, 4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9-24
      

  • 全选
    |
  • 杜瑾鸿,张泽宇,刘祎佳,范馨月,刘怡蕾,刘理慧*,程古月*
    2022, 43(5): 297.
    摘要:在革兰阴性菌中,耐药性与毒力并非两个互不相干的性状,相反,两者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耐药性问题日渐紧迫的背景下,耐药性与毒力之间的关系可能为控制耐药菌策略带来一定的启示。尽管有关耐药—毒力关系的研究成果日积月累,对这方面及时的系统的总结却膛乎其后。细菌的耐药—毒力关系在不同细菌中有所不同,亦受耐药性和毒力的具体机制及宿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现对三种常见的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菌(Salmonella)]的耐药—毒力关系及其已发现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耐药—毒力关系的全面认识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 徐祖钰,王春新
    2022, 43(5): 306.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外界环境中常见的机会致病菌,是引起医院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临床上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细菌耐药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只有更全面了解细菌耐药的机制才能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根据现有研究,PA的耐药机制主要分为固有耐药、获得性耐药和适应性耐药三类。其中固有耐药机制包括外膜通透性降低、外排泵的表达和抗菌药物灭活酶的产生;获得性耐药包括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和突变;适应性耐药包括在感染患者的肺部形成生物膜屏障,以及群体感应系统调控。为了更好地了解PA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PA固有、获得性和适应性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李瑞英,苟春霞,宋征,冯萍,廉倩倩,孙晓伟,蔡国伟
    2022, 43(5): 310.
    摘要:抗生素耐药已成为一项日益加剧的全球危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多黏菌素于上世纪被发现,因其神经毒性和肾毒性曾一度被限制使用,然而随着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快速发展使得多黏菌素再次成为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关键药物。除变形杆菌属、摩氏摩根菌、沙雷氏菌属等对多黏菌素天然耐药外,其他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可通过获得性耐药对多黏菌素产生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通过改变外膜脂多糖结构而对多黏菌素产生耐药性,此外,也可通过自发突变导致脂多糖缺失、荚膜多糖产量增加以及表达外排泵等机制对多黏菌素产生耐药性。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多黏菌素耐药机制进行了综述。

  • 郭忠红,王一玮,戎禾辰,黄小平*
    2022, 43(5): 317.
    摘要:随着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对其耐药的光滑念珠菌菌株日趋增多。已发现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主要与外排泵的过度表达、药物靶酶的改变、生物膜形成、细胞自身应激反应、基因不稳定性、线粒体基因突变等相关。本文综述了光滑念珠菌的耐药现状及相关的耐药调控机制,有助于临床预防和克服唑类耐药,探索治疗光滑念珠菌感染的新靶点,开发新型药物。

  • 张文芳, 李金源, 林文翰*, 徐静*
    2022, 43(5): 322.
    摘要:Ambuic acid类化学成分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群体感应剂,是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的一类特征产物,本文综述了2001年到2021年Pestalotiopsis真菌来源的46个Ambuic acid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mbuic acid类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 王艳华,王春亭,丁瑞琪*
    2022, 43(5): 329.
    摘要:由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是院内和社区最常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抗菌药广泛用于对付各种细菌感染,但是由于抗菌药的不恰当使用甚至滥用,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正在急剧上升,故开发新型抗菌药迫在眉睫。羟肟酸衍生物具有包括抗菌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羟肟酸杂合体在抗菌领域的研究进展,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活性更高的候选物提供指导。
  • 张震,赵伟名,李虎,谢建平,胡旭麟,李开南*
    2022, 43(5): 334.
    摘要:水凝胶是一种具有贯通三维网状结构的可降解天然亲水性聚合物,这些特性使得水凝胶具有优异的吸水特性和生物相容性从而被广泛地用于止血材料的制备。随着研究不断的发展,传统的止血水凝胶逐渐发展成具有促进组织再生、载药与修复骨缺失的多功能水凝胶。在几种常用的水凝胶材料中,海藻酸钠除了具有水凝胶的固有特性外,还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粘附性能强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多功能水凝胶的制备。本文对海藻酸钠与天然聚合物复合制备的水凝胶在止血、抗菌、促进组织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为后续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刘嘉,赵华昌*
    2022, 43(5): 342.
    摘要: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 ,ER)是一组与运动相关的,以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对人的健康危害大。自1970年由Schrier等报道以来,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在北京冬季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和成都大学生运动会来临之际,全民健身运动达到新的高潮,为指导科学体育锻炼和临床诊疗工作,笔者对ER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临床特征及防治进行综述。

  • 唐禄媛,杨晓军,赵德军*
    2022, 43(5): 346.
    摘要:目的 探讨某二甲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贵州省某县级二甲医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临床标本,采用TDR-2008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使用WHONET 5.6软件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率等资料。结果 临床标本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2株,主要从痰液标本、脓液标本和分泌物标本检出,分别占40.3%、27.2%、13.4%;儿科、耳鼻喉科和脑外科患者感染比较多见。MRSA的检出率为38.4%,以脑外科、重症医学科和心血管内科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8.7%、52.9%、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4.4%,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高于48.0%,未检出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MRSA的耐药率高于MSSA,儿科病区分离菌株的耐药率低于其他科室。结论 该医院临床标本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严重,不同科室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有差异,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是治疗重症感染的有效药物。通过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情况,可为该地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制定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黄晶,谌世武*,伍卫兵,肖娉婷,邓慧
    2022, 43(5): 351.
    摘要:目的 分析2019—2021年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迁情况,了解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我院近3年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比较不同年度、不同科室、不同标本检出情况及耐药变化趋势。结果 我院近3年KP检出率逐年升高,分别为16.4%、20.6%、22.2%(χ2=28.0,P<0.001)。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比82.9%,其次是中段尿7%,脓液3.5%,血液2.9%。KP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为:2019年0.7%、1.2%,2020年1.9%、2.1%,2021年12.6%、12.8%。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结论 近3年间KP的检出率和耐药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攀升情况不容忽视。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需重点加强耐药菌感染防控,进一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张萍,丁亚莲,牛春*
    2022, 43(5): 356.
    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尼莫克汀产量以满足生产需求。方法 本试验以蓝灰链霉菌N20-69为出发菌株,探索了紫外(UV)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亚硝基胍诱变、UV­氯化锂复合诱变与ARTP­缬氨酸氧肟酸复合诱变育种。结果 筛选到了11株高产突变株,均将出发菌株提高了20 %以上,其中突变株NAX-96遗传性稳定,最适种龄为19 h。在500 L发酵罐发酵实验中,突变株NAX-96在生产能力上优势明显,尼莫克汀的产量达到3593 μg/mL,比出发菌株N20-69(2477 μg/mL)提高了45%。结论 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