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23年, 4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3-24
      

  • 全选
    |
  • 丛聪,李纪彬,王丽丽,李晓宇,李淑英,徐永平*
    2023, 44(2): 73.
    摘要:本文对中国噬菌体早期发展进行了溯源,挖掘历史细节,找到了中国噬菌体研究及应用的目前已知的首个、首篇、首例等资料。中国噬菌体初识认知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并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发展,1934年左右首次使用噬菌体疗法成功治愈了细菌性痢疾患者和五例伤寒病患者。结合笔者已发表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噬菌体研究的成就与不足”一文,共同绘制出我国噬菌体研究的发展渊源脉络图。本文主要目的是普及中国噬菌体早期研究历史知识,提高噬菌体的大众认知,填补公众对于中国噬菌体研究历史的认知空白,扩大中国噬菌体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为我国噬菌体领域基础研究的应用提供参考。
  • 赵杭,何知恩,张慧敏,曹嘉欣,孙宝林*
    2023, 44(2): 83.
    摘要: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的革兰阴性机会致病菌,引发多种感染疾病。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不仅在健康人群中传播致病,并且伴有感染扩散转移、损伤中枢神经等危害。其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荚膜多糖、可移动遗传元件、调控基因、铁载体等。且由于可移动遗传因子的传播导致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已经出现了与耐药性的协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卫生。因此本文对其临床感染特征、毒力因子、与耐药性的协同进行综述,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 王路瑶,胡继划,唐焓嫣,曾珊,吴小林*
    2023, 44(2): 91.
    摘要:随着细菌耐药性危机加剧,人类生活与生产受到严重危害,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逐渐受到重视。国家颁布相关规定约束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弱药物滥用造成的耐药性问题。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作为抑菌药物具有多种优势,可单独作为抗菌药物,亦可联合抗生素减弱细菌耐药性,其作用机制也逐渐得到了阐释。因此,加大对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是研发新的抗菌药物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介绍中药抗菌优势,分析中药抑菌作用的研究价值,为中药抑菌研究提供参考。
  • 赵华昌,刘嘉,冯娅,杜静
    2023, 44(2): 96.
    摘要: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HAP/VAP)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增加趋势,给患者预后带来巨大挑战,伴随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管理产生的医疗负担沉重,特别是细菌耐药问题是当前急需面对的主要难题。为了规范应对HAP/VAP,我国的呼吸病学等相关专家在2018年制定了《中国成人HAP与VAP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年版)》用于指导临床工作,同时会参考美国感染病学会和美国胸科学会 《2016 年成人HAP和VAP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以及2017年欧洲呼吸学会等组织编写的《HAP/VAP诊疗指南》的指导意见。这三份指南在HAP/VAP诊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三份指南制定的背景、针对人群等有明显的差异,作为临床医生有必要厘清三份指南的异同,才能科学地使用。

  • 张秋萍,饶敏,魏维*
    2023, 44(2): 102.
    摘要:目的 基于OSMAC理念与非靶向代谢组学发现、鉴定小链霉菌产生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通过改变培养基配方,结合抗菌活性检测与UPLC-HRMS技术,借助MS-MS数据解析、化合物库检索等手段分析并初步鉴定小链霉菌HCCB10043发酵产生的诺卡胺类化合物与Collismycin类化合物,并通过基因序列比对找到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结果 在小链霉菌HCCB10043的M1培养基发酵提取物中发现了四个诺卡胺类物质(A-D),其中化合物A为新化合物;在M7培养基发酵提取物中发现了三个Collismycin类物质(E-G)。结论 诺卡胺类与Collismycin类化合物均是首次在小链霉菌中发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该结果进一步扩展了小链霉菌的代谢产物组,为提高其主要活性产物—重要抗生素达托霉素前体—A21978C化合物的产量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挖掘多样化的微生物天然活性产物,为新药研究提供化合物基础。
  • 祝司霞,秦依沙,颜潘
    2023, 44(2): 108.
    摘要:目的 观察硅胶表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对比3种清洗剂对生物膜的清除能力。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加片建模法构建的生物膜形态,采用结晶紫半定量和菌落计数定量法检测硅胶表面生物膜量。结果 培养3 d 硅胶表面生物膜量明显高于d 1和d 5。清洗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d 3各组生物膜量明显减少但有残留。结晶紫半定量法证实Intercept清洗剂对培养3 d的生物膜有极显著清除能力(0.19±0.05)(P﹤0.01);Zen清洗剂有显著清除能力(0.25±0.08)(P﹤0.05)。菌落计数定量法证实培养3 d 经Intercept和Zen清洗剂作用后菌落计数分别为(0.98±0.30)(P﹤0.01)、(2.79±1.15)×101(P﹤0.05)。鲁沃夫清洗剂对培养3 d的生物膜清除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培养3 d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量最多,黏附力最强。Intercept清洗剂对各个培养时间的生物膜均有清除能力,尤其对培养3 d的成熟的生物膜也有较好的清除作用,Zen清洗剂效果次之。

  • 姜芹,张妤,孙冰清,顾欣,吴雨珊,张文刚*
    2023, 44(2): 113.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促生长抗菌药物(AGPs)禁用前后的分布变迁情况。方法 收集2018—2021年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391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杆菌肽、黄霉素、吉他霉素、恩拉霉素等4种促生长药物的MIC,结合动物种类、药物使用状况等信息综合分析MIC的分布变迁情况。结果 粪肠球菌对黄霉素敏感,MIC集中在1~4 µg/mL,对吉他霉素最为耐受,超50%菌株MIC大于512 μg/mL;2018—2021年间,黄霉素、吉他霉素和杆菌肽的MIC有降低趋势,恩拉霉素MIC呈上升趋势;吉他霉素等3种抗菌药物对鸡源粪肠球菌的MIC显著高于猪源菌株。结论 禁止兽用促生长抗菌药物的大背景下,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趋于敏感,但也存在如黄霉素MIC上升的情况,因此仍需对促生长抗菌药物的MIC进行监测以获得全面持续的数据,为后续政策提供依据。

  • 胡巧娟,梁亮*,陈杏春,赵丽,李佳箐
    2023, 44(2): 118.
    摘要:目的 了解南宁地区某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产生情况,为CRKP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临床分离的CRKP共46株,用Phoenix M5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 46株CRKP对厄他培南100%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6.1%和78.3%,对除氨曲南外的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对多黏菌素B(4.3%)及阿米卡星(32.6%)耐药率较低;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试验检出单产A类碳青霉烯酶菌株33株(71.7%),单产B类金属β-内酰胺酶9株(19.6%),单产D类OXA-48型碳青霉烯酶2株(4.3%),同时产A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2株(4.3%);46株CRKP均检出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其中,33株(71.7%)仅携带KPC-2基因,7株(15.2%) 仅携带NDM-1基因,2株(4.3%)仅携带VIM-1基因,2株(4.3%)仅携带OXA-48基因,2株(4.3%)同时携带KPC-2和NDM-1基因,未检出IMP型。结论 某院分离的CRKP对常见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主要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CRKP酶型检测与感染控制,有效防范院内感染。

  • 曾芳芳,刘颖*
    2023, 44(2): 123.
    摘要:目的 了解棘白菌素抗真菌药致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2000年—2022年6月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致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归类整理与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14篇,报道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所致药物不良反应共2 870例。其中,报道卡泊芬净所致药物不良反应1 407例;米卡芬净所致药物不良反应734例;阿尼芬净所致药物不良反应729例。以引起消化系统、全身性反应、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多见。结论 临床注意合理选用棘白菌素抗真菌药,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李国辉,刘聪,梁英民*
    2023, 44(2): 127.
    摘要:目的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损而易发生多种病原体的感染,尤其结核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时患者的死亡风险大大增加。由于抗结核和抗真菌感染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使得二者合并感染时临床用药选择非常有限,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谨慎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病例 本文报告的混合感染病例首次尝试通过药物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个体化用药探索利福喷丁联合泊沙康唑的用药方案,结果显示利福喷丁(胶囊剂型0.6 g,一周两次)联合泊沙康唑用药导致泊沙康唑的峰浓度和谷浓度分别显著降低了69.6%和75.7%。据报道泊沙康唑血药浓度越高临床疗效越好,考虑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增加泊沙康唑的治疗用量,由800 mg/d调整为1 200 mg/d后治疗有效。结论 建议临床利福喷丁联用泊沙康唑需要密切监测泊沙康唑的血药浓度。
  • 蒋桃,刘梅,余庆华,汤玲毓,严一凯,曹汴川*
    2023, 44(2): 131.
    摘要:目的 分析凉山州某县HIV合并HCV感染者HCV基因型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021年04月至2021年12月在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抗病毒治疗中心随访的55例HIV合并HCV感染者的基本信息、HCV基因型、HCV RNA定量结果和肝功能结果。结果 55例感染者中,以男性感染者为主(70.91%);年龄主要分布在21~40岁(70.91%);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传播为主(61.82%)。55例感染者中,32例完成了HCV基因分型,共发现3种基因型—1型(包括1b型)、3型和6型,其中以3型为主。HCV各基因型在不同性别、年龄及感染途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50; P=0.893; P=0.765)。55例感染者中,HCV基因6型感染者的HCV RNA定量结果高于其他组的感染者,但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1)。肝功能结果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5; P=0.321; P=0.905; P=0.104)。结论 凉山州某县HIV合并HCV感染者中HCV基因型以3型相对较多,不同基因型的HCV RNA定量结果和肝功能结果无明显差异。
  • 刘梅,周仙,丁苹,郭明贤,俄尔阿沙木,汤玲毓,黄富礼,黄永茂,曹汴川*
    2023, 44(2): 136.
    摘要:目的 分析凉山州某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耐药特点,为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20年03月至2020年09月在四川省凉山州某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76例HIV/AIDS患者的HIV-1基因型耐药结果。结果 76例患者中男性50例(65.8%),女性26例(34.2%);年龄分布以31~40岁为主(53.9%);HIV-1感染途径中,异性性行为41例(53.9%),静脉注射吸毒29例(38.2%),母婴垂直传播6例(7.9%);共发现四种HIV-1亚型,其中以HIV-1 pol区成功扩增总数重组型为主(96.1%);针对HIV-1耐药突变位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发生突变的有51例(67.1%),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发生突变的有32例(42.1%),未发现蛋白酶抑制剂(PIs)发生的耐药突变;根据HIV-1耐药程度不同,有15例(19.7%)仅对NNRTIs耐药,有1例(1.3%)仅对NRTIs耐药,有31例(40.8%)同时对NNRTIs及NRTIs耐药。结论 凉山州某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AIDS患者中,目前暂未发现针对PIs类药物耐药的情况。联合PIs(特别是针对高病毒载量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方案。

  • 王一玮,戎禾辰,郭忠红,郑楠,黄小平*,徐杰,李文婷
    2023, 44(2): 141.
    摘要:目的 研究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蜡样芽孢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感染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血流感染组(BSI组)和非血流感染组(NBSI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31名患者,14例菌血症、17例非菌血症。BSI组与NBSI组患者在性别(P=0.679)、平均住院时长(P=0.225)、所属病区(P=0.238)、侵入性操作(P=0.533)、医院内感染(P=0.928)、2周内抗菌药物暴露(P=0.211)、白细胞增高(P=0.486)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P=0.009)、合并基础疾病(P=0.015)、存在粒细胞减少(P=0.024)、存在粒细胞缺乏(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SI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NBSI组,BSI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比例明显高于NBSI组;血液恶性肿瘤,实体肿瘤接受细胞毒性化疗和实体器官移植等免疫缺陷是该菌感染的重要基础。两组均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但BSI组死亡率高于NBSI组。结论 蜡样芽胞杆菌系统性感染非罕见且涉及多感染部位,菌血症患者较其他感染部位患者预后差。临床需要重视蜡样芽孢杆菌感染。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