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23年, 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5-25
      

  • 全选
    |
  • 邓灵,芦晓萍,翟平平,李睿*
    2023, 44(3): 145.
    沙门菌耐药性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多黏菌素号称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文对南昌市食品源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药敏测定。并将4株多黏菌素耐药株进行三代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4株菌均不携带能导致多黏菌素耐药的基因mcr,但eptC、micA都存在基因突变,PhoP/PhoQ 和PmrA/PmrB系统存在的SNP位点可能是导致其耐多黏菌素的原因之一。本文结果为沙门菌耐多黏菌素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数据参考。

  • 方光远,张萍*,郭大伟,谈福利,张智敏,陈俊红,蒋加进
    2023, 44(3): 150.
    目的 研究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采取山东济宁某养鸭场腹泻雏鸭粪便病料,通过实验室分离培养,对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比较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PCR法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和aph(3’)-Ⅱ的检测。结果 在24种药物敏感性试验中,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4种药物敏感,对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大观霉素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等16种药物耐药。在20株菌株中,检测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中5株细菌检测出aac(3)-Ⅰ,10株细菌检测出aac(3)-Ⅱ,5株细菌检测出aac(6’)-Ⅰb,6株细菌检测出aac(6’)-Ⅱ,8株细菌检测出ant(3”)-Ⅰ,17株细菌检测出aph(3’)-Ⅱ。结论 此次试验分离培养出的雏鸭腹泻大肠埃希菌呈现普遍耐药性,普遍检测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和aph(3’)-Ⅱ,其中aph(3’)-Ⅱ检出率高达85%。

  • 叶超,张域琪,吴克,王娟*
    2023, 44(3): 155.
    耐药基因optrA能够介导细菌对酰氨醇类抗生素如氯霉素、氟苯尼考和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如利奈唑胺、特地唑胺的耐药性。酰氨醇类药物是畜牧养殖业中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抗生素;恶唑烷酮类药物则是人医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阳性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本研究综述了自2015年恶唑烷酮/酰胺醇类耐药基因optrA发现至今的相关文献资料,以期对optrA的研究进展作出总结。
  • 郑媚,匡徐,李甫豪,冯可莹,于洋
    2023, 44(3): 160.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CZA)是头孢他啶和一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的组合,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主要用于治疗复杂的腹部和尿道感染、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的细菌性肺炎,特别是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和炎症。然而,CZA临床应用导致了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其耐药机制主要有三种:blaKPC基因的突变、细菌细胞膜孔蛋白突变和KPC酶的表达量增加。本文就耐CZA的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情况和耐药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防治CZA的耐药菌株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药开发提供指导。

  • 丁超月,徐艳,孙丽,王兴宇,王宗朝,袁欣怡,瞿玮,潘源虎*
    2023, 44(3): 166.
    截短侧耳素 (Pleuromutilins)是从担子菌纲侧耳属Pleurotus mutilus和Pleurotus passeckerianus中分离得到的二萜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支原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用途广泛,泰妙菌素 (Tiamulin)和沃尼妙林 (Valnemulin)作为兽用药用于防治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猪痢疾、支原体肺炎等疾病;人用批准的瑞他莫林(Retapamulin)和来法莫林 (Lefamulin)主要用于治疗球菌感染和获得性细菌性肺炎。近年来,截短侧耳素类药物耐药监测表明,在病原微生物的rplC、rplD、23sRNA、Cfrvga基因中报道了多种新的突变位点,导致侧耳素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本文对已上市的截短侧耳素类药物进行回顾,并对近十年该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截短侧耳素类药物的创制提供参考。

  • 赵冰,梁玉蕾,苑丽*
    2023, 44(3): 173.
    细菌耐药性的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公共卫生难题,结果导致临床医学和畜牧业防控耐药菌感染日益困难,不仅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而且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异质性耐药是细菌耐药发展的中间环节,在一定条件下能发展为稳定耐药菌,从而进一步加重细菌耐药;同时还会导致临床用药治疗失败,延长病程或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异质性耐药菌的分类、危害、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流行病学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畜牧业临床诊断与研究异质性耐药菌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发展提供帮助。

  • 李俊,李倩茹,吉星,何涛*,魏瑞成,王冉
    2023, 44(3): 178.
    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水平基因转移方式,如自然转化、转导、接合等,在微生物种群内交换遗传物质,进行细菌种内和种间交流。外膜囊泡是新发现的一种水平基因转移方式,它是细菌在自然生长过程中分泌的纳米级球状结构,可以作为载体携带核酸、酶、毒素和毒力因子等多种生物分子进行远距离运输。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了细菌外膜囊泡的组成成分、生物合成和转移传播机制。本文就外膜囊泡在水平基因转移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泉,曹征征,崔潞晴,郭凯旋,张凡,戴梦红*
    2023, 44(3): 185.
    细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为获得携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耐药质粒可以在菌株之间转移,导致耐药性的广泛传播,因此消除耐药质粒是缓解细菌耐药扩散的关键。本综述介绍了基于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的细菌耐药质粒消除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质粒消除的机理,为今后探寻安全有效地消除耐药质粒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 陈栋梁,班曼曼,朱梦晗,王霄旸,王春梅,周文,张可煜*
    2023, 44(3): 192.
    随着耐药性的发展,抗生素的应用面临着严峻挑战,通过抑制剂来抑制细菌生长而不寻求直接杀灭细菌成为一种新的抗细菌感染策略。细菌分泌系统是效应蛋白转运的通道,在效应蛋白分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抗细菌感染策略中被作为优先选择对象。其中细菌Ⅲ型分泌系统(T3SS)结构复杂,功能却相对保守,是众多重要效应分子转运的必经路径,已成为抑制剂选择的热点靶标。本文就细菌Ⅲ型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研究进展及其抑制剂的发展进行阐述,为其通过抑制T3SS的抗细菌感染,新型抑制剂开发以及减缓细菌耐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田龙龙,张闻定,金小霞,冯杰,李婷婷*
    2023, 44(3): 202.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被认为是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蓝藻的多种天然产物在抗菌、杀虫、抗病毒以及抗癌等方面展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本文介绍了抗菌、杀虫、抗病毒、抗癌等蓝藻提取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蓝藻活性产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帮助和新思路。
  • 李朔,陈鑫,吴昊,陈冬梅,谢书宇*
    2023, 44(3): 211.
    胞内菌通过在宿主细胞内生存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宿主细胞的膜屏障作用致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胞内杀灭细菌,这使得胞内菌感染成为一大治疗难题。纳米药物的独特结构促使其能有效跨细胞转运并逃逸溶酶体降解,因此所荷载的抗菌药物能在胞内维持有效浓度,实现胞内菌感染的高效治疗。此外,许多纳米材料自身也具备独特的抗菌特性。本文将对纳米药物治疗胞内菌感染的药效学及机制进行总结概述,以期为抗胞内菌纳米药物的研发提供借鉴,并为解决胞内菌感染的治疗难题提供新方案。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