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过刊目录

  • 2023年, 4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9-25
      

  • 全选
    |
  • 武怀志,沈勇,罗雅妮,杨孟,李新学,冯连顺*
    2023, 44(5): 289.
    细菌感染是由细菌侵入宿主体内所引起的病理变化的过程,是院内和社区最常见的疾病。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抗生素延长了人们的寿命、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目前,抗生素仍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然而,随着各种耐药菌的不断涌现和广泛传播,现有抗生素的疗效不断下降。因此,开发新型抗生素势在必行。查耳酮是一类含有两个芳香环的α,β不饱和酮类化合物,具有包括抗菌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值得一提的是,查耳酮杂合体可同时作用于致病菌的多个靶点,具有抗菌活性更强、抗菌谱更广和克服耐药性的潜力,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综述近五年(2018年1月—2023年1月)所研发的具有抗菌活性的查耳酮杂合体的抗菌活性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赵诗佳,周威,徐志*
    2023, 44(5): 297.
    内源性物质靛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生物活性谱广、毒性低和可修饰位点多等优点,是生物活性物质中的常见结构骨架。靛红类化合物可与包括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Ⅳ、丝状温度敏感蛋白Z和青霉素结合蛋白在内的多个靶点结合,具有潜在的抗菌活性。其中,靛红杂合体可同时作用于多个靶点,对克服耐药性和拓展抗菌谱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靛红杂合体在抗菌领域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关注。本文将综述2018—2022年间所发展的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靛红杂合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王俊,史玉敏*
    2023, 44(5): 306.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致病菌,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然而,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MRSA感染药物屈指可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包括MRSA在内的多种致病菌具有广谱活性且具有安全性高和抗菌活性强等诸多优点。大环内酯与其他具有抗MRSA活性的药效团结合所得的杂合体可同时作用于MRSA的不同靶点,具有活性更强、药代动力学性质更优秀和毒副作用更低等特点。因此,合理设计大环内酯杂合体是获得新型抗MRSA药物候选物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大环内酯杂合体的抗MRSA活性及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张姝,李苇苇,王子琛,张强,高恒,易川 *,武凤霞*
    2023, 44(5): 314.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高度耐药的细菌,是院内和社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万古霉素被誉为是治疗MRSA的最后一道防线,拯救了数以万计感染MRSA的重症患者。然而,耐万古霉素MRSA已然出现,在不久的将来临床医师面对MRSA可能会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因此,亟须开发新型抗MRSA药物。截短侧耳素是由侧耳菌(Pleurotus mutilus)产生的一类三环二萜类抗生素,可通过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受阻,对包括MRSA在内的多种致病菌具有广谱活性。将截短侧耳素母核与其他具有抗MRSA活性的药效团相结合所得的杂合体可同时作用于MRSA的不同靶点,故合理地设计截短侧耳素杂合体可能会获得新型抗MRSA药物。本文探讨了截短侧耳素杂合体的抗MRSA活性及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沈勇,武怀志,赵笑笑,裴湘尧,冯连顺*
    2023, 44(5): 321.
    结核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近年来,耐药结核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之势,导致现有抗结核药物的疗效不断下降。因此,亟须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环肽类化合物具有易于合成、代谢稳定性强、毒副作用低和口服利用度高等优点,且已有数十种环肽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值得一提的是,环肽类化合物如Cyclomarin A和Lassomycin等可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酪蛋白水解蛋白酶C1,对包括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在内的多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显示出良好的活性。因此,环肽类化合物在抗结核领域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着重介绍近五年(2018年1月—2023年1月)所开发的具有抗结核活性的环肽类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徐志,周威*,赵诗佳*
    2023, 44(5): 327.
    结核病被认为是由单一传染源引起的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传统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具有疗效好和毒副作用低等优点,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然而,随着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的不断涌现和广泛传播,一线抗结核药物的疗效不断下降。因此,亟须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不幸的是,近几十年来鲜有新型抗结核药物上市,反映出该领域的机遇与挑战。靛红类化合物具有包括抗结核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且毒副作用小,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其中,靛红二聚体和杂合体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可作用于多个靶点等优点,对药敏型和耐药结核均显示出潜在的活性,是寻找新型抗结核药物的良好结构骨架。本文将综述2017—2022年间所研发的具有潜在抗结核活性的靛红二聚体和杂合体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王青青,袁成,王嘉彤,张伊莎,孙绍发,汪钢强*
    2023, 44(5): 337.
    结核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特点,是全球最具传染性的致命疾病之一。一线抗结核药物在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内在性和获得性机制快速产生耐药性,降低了这些药物的疗效。因此,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势在必行。喹啉类化合物可与结核分枝杆菌的多个作用靶点相结合,具有潜在的抗结核活性。喹啉母核可能是寻找新型抗结核药物的优秀骨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喹啉类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是继利福平之后50多年来首次问世的抗结核新药,2016年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用来联合治疗成人耐多药肺结核,这也是我国首次上市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新药。其中,喹啉杂合体可同时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多个结合靶点,对药敏型和耐药结核均显示出潜在的活性,引起了药物化学家的普遍关注。本文探讨了喹啉杂合体的抗结核活性及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蒋丹,张强*
    2023, 44(5): 346.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且以感染肺部为主,故结核病又称肺结核。一线抗结核药物已在临床上使用超过半个世纪,尽管目前仍不可或缺,但随着新型耐药结核如耐多药结核、广泛耐药结核和完全耐药结核的不断涌现,使得一线抗结核药物的疗效逐年下降。因此,研发新的抗结核药物一直是新药研发领域的重点之一。药物化学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自利福平问世以来,进入临床试验的化合物屈指可数,被批准上市的新药更是少之又少。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包括抗结核在内的多种生物活性,其中的某些化合物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也显示出良好的活性,极具进一步研究价值。本文将重点介绍2018年1月—2023年1月首次报道的具有抗结核活性的香豆素杂合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归纳其构—效关系,以启迪药物化学家设计合成活性更高、毒副作用更低的抗结核候选物。

  • 汤敏,陈再鹏,周恒举,赵诗佳,徐志,周威*
    2023, 44(5): 354.
    化疗药物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武器,目前已上市的抗肿瘤化疗药物数以百计。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肿瘤细胞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耐药性,且替代方案往往存在毒副作用明显和特异性不高等缺点。因此,开发具有高活性和高特异性的新型抗肿瘤化疗药物仍是目前药物化学家所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二氢青蒿素类化合物可通过阻滞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DNA损伤和铁死亡等作用机制发挥抗肿瘤活性,对包括耐多药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活性。其中,二氢青蒿素杂合体具有提高抗肿瘤活性、克服耐药性、降低毒副作用和改善药动学性质的潜力,已成为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本文将着重介绍2018—2022年所发展的具有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的二氢青蒿素杂合体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线办公
期刊信息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创刊

主      办: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名誉主编:蒋建东

主       编:郭晓强

常务副主编:刘涛 宗志勇

副主编:张舒 李俊龙 吴小林

编        辑:《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辑部

ISSN:1001-8751

CN: 51-1127/R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邮编:610052

电话(传真): 028-84618974

邮箱: kssfc@vip.163.com

邮发代号:62-88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5100004000290

高被引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