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玲, 周广飞, 田玉静, 许庆情, 黄麦华, 姜志平
2023, 44(6): 403.
目的 探讨泰安地区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治疗临床血流感染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2015—2021年血培养阳性的数据,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敏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5 3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4%(3 284/5 349),革兰阳性菌占35.3%(1 886/5 349),真菌占3.3%(179/5 349)。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27.5%, 1470/5 349)、肺炎克雷伯菌(11.3%, 607/5 349)、铜绿假单胞菌(2.6%, 140/5 349)和鲍曼不动杆菌(2.4%, 131/5 349)分离率最高。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5.7%, 306/5 34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9%, 211/5 349)为主。大肠埃希菌对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均大于9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9.2%和9.5%。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替加环素敏感外,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均低于3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 该院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加强血流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